试论如何强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docx
上传人:努力****振宇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试论如何强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docx

试论如何强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前,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和四级分类已进入双轨运行阶段,从五级分类工作运行管理情况来看,五级分类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信贷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分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对风险分类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基层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虽然进行了机构改革,但人员年龄偏大,新进高素质人员少,整体学识水平低,而贷款风险分类是以风险控制为中心的动态管理机制,客观上要求认定人员必须全面、认真、准确地了解、掌握、分析与贷款有关的全部定性和定量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行业定位、发展趋势以及担保、抵押情况等等,而素质低的分类人员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影响了分类的准确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贷款质量信息时效性滞后,动态监测不到位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大多实行“一月一定,按月调整”的分类方式,而且进入不良类别的分类结果要层层认定,最终决定后已经具有滞后性;再者,当前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各行业的经营状况也会因大局势的影响而变化,一个季度内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时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这种按季分类的方法没有体现五级分类作为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不利于作为监管检查和宏观决策的依据。五级分类工具软件不成熟,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分类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五级分类人员的管理、分类偏离了考核,激励机制的未建立,造成分类管理敷衍了事,时常出现错误,有的干脆不进行动态调整。为了进一步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水平,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提高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国家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就是为了彻底认清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发现贷款发放、管理、催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善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提高银行经营水平。二是加强基层信贷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分类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方面是对现有信贷管理人员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特别是要加大信贷管理人员对《贷款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等金融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是向信贷管理队伍充实高素质的人员,进而达到提高贷款管理水平、防范信贷风险、控制信贷风险的目的。四是调整分类期限,把分类工作日常化。建议各行改“一季一定”为适时调整,提高五级分类的时效性。同时给基层信用社分类人员以充分的自主权,取消上级联社及银监部门对五级分类工作的干预和对不良贷款基数的锁定,使分类结果能及时、真实地反映现有资产质量,为上级行和有关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五是充分利用分类结果,加强信贷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农村信用社要处理好分类过程和分类结果的关系,引导信贷人员积极收集和分析借款人的信息,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类。分类过程严格了,存在的风险就会及时发现;如果不看过程只看分类结果,仅仅对分类结果简单考核,将会导致信贷人员不愿主动发现风险,不利于贷款管理。六是加快分类操作软件的开发运用。为了减轻分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各单位应尽快实现五级分类的操作软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