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慧红****ad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质2.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ⅠB.甲与ⅡC.乙与ⅡD.丙与Ⅰ【解析】1选A,2选D。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第2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次之,干旱层最薄,因此图中丙的淋溶层居中,属于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草原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对应图2中的I。下表为甘肃省南部某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g·kg-1)变化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3.海拔4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为()A.60B.75C.105D.1254.与阳坡相比,阴坡()A.温度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B.温度低、降水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温度高、蒸发强,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强D.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解析】3选C,4选D。第3题,从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判断海拔4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介于90~120,结合四个选项可以判断海拔4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为105。第4题,与阳坡相比,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阳坡或者阴坡与降水量关系不大。新疆罗布泊地区分布成群红柳沙包。红柳每年4月中旬发芽生长,11月落叶。风沙流受红柳的阻挡停积,形成沙堆,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这样年复一年两层交替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下图)。据此完成5~7题。5.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A.春季、夏季B.夏季、秋季C.秋季、冬季D.冬季、春季6.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A.沙源丰富红柳的特性B.沙源丰富地形阻挡C.土层深厚红柳的特性D.土层深厚地形阻挡7.沙包中的沙层厚度、沙粒粒径与形成时的风速、空气湿度有明显对应关系的是()A.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小,沙层厚B.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大,沙层薄C.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大,沙层厚D.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小,沙层薄【解析】5选C,6选A,7选D。第5题,根据题目,11月落叶,北半球是秋冬季节。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秋季、冬季。第6题,红柳沙包形成过程中,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沙源丰富、红柳的特性,阻挡沙尘,形成沙堆,又不断生长。是红柳阻挡形成沙堆,不是地形影响。第7题,沙包中的沙层厚度、沙粒粒径与形成时的风速、空气湿度有明显对应关系的是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小,沙层薄。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大,沙层厚。二、非选择题(共30分)8.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5分)(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3)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解析】第(1)题,根据“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可推断出答案。第(2)题,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第(3)题,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层。其影响因素主要跟动植物的数量、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答案:(1)腐殖质淋溶(2)成土母质(3)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溶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5分)(1)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______________。(2)据图阐述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3)据图说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解析】第
立即下载
相关文档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堂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1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1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星级:
10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单元测试(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1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质量测评(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