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第1期论术数对社会生活的模拟———以六壬为例唐希鹏〔摘要〕术数是《周易》的一个分支本文以六壬作为术数的代表探讨其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模拟机制以期利用这一形式系统指导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关键词〕术数六壬模拟〔中图分类号〕K87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0801-0113-04〔作者简介〕唐希鹏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哲学硕士四川成都610072《周易》提供了一个易于加进各种内容的形式条件它实质上是凝结着历史经验、道德感悟、天人智慧和民族情感的一个形式系统现代人应该发展、利用这一形式系统以指导对现实问题的研究〔1〕。本文拟从《周易》发展的一个分支———术数的角度以六壬术为代表探。讨术数对社会生活的模拟抛砖引玉以期唤起人们对这门曾经辉煌的古代传统技术的认识加以研究并开发其现代应用价值。一术数指的是中国古代以阴阳五行思想去解释和推算社会与人生命运、人事变化的各种方术。这个概念最早出于《汉书?艺文志》后世沿用。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者纪晓岚对术数有一个概括性的说法“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2〕因此术数就是通过特定的数字和象来分析天地万物包括人的阴阳五行之组成以此了解自然和社会规律。术数多以《周易》为名对社会和人事变动进行解释与预言其实质是周易的一种转型。〔3〕六壬是一种较严谨的术数它“根于天学应于人事为三式之最。自有干支五行以来集大成前民用不亚于易经、内经二经也”。〔4〕其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熟悉的古代名著中多有所记载如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第七十五回“弄新声水榭吹箫隐俏体纱窗听课”和第七十六回“讲六壬花前阐妙旨观四课牖下窃真传”中通过芸芝之口以极浓厚的的兴趣大讲六壬。《红楼梦》一百二回贾蓉母亲病了贾蓉去请毛半仙卜卦毛半仙算了半天贾蓉还不明白母亲生的什么病。毛半仙只好说:“若要断得清楚揲著也不太明白除非用‘大六壬’才断的准”。六壬术在历史上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仅以明朝陈公献所著《六壬指南》来看其中一百二十五个六壬存验案例中崇祯朝廷的王公将相登门求陈公献占卜吉凶者大有人在其中有历史可考者甚多。从其占卜的范围来看除涉及官宦个人的吉凶祸福、仕途进退、功名考选以及百姓日常生活之外像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进北京的“甲申之变”南明福王政权覆灭史可法守扬州之役总镇高杰睢州被杀等重大历史事件也都有详尽的占验和记载由此六壬术在历史上的普及程度以及研究价值可见一斑。二观物取像的思维模式是《周易》及其分支311?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的灵魂这点已经没有什么疑问了〔5〕可以认为六壬术是一个复杂的拟像系统那么它的拟像是如何实现的呢1.六壬对社会人事物模拟的基础要素六壬术对社会人事物的模拟是通过支神、天将六亲等构成元素实现的。首先是支神。支神其实是十二地支的别称这一点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详尽的论述颇为中肯〔6〕。那么支神可以代表哪些事物大部分壬书都会列专章来论述比如《大六壬大全》的神将释、《大六壬苗公射覆鬼撮脚》《大六壬九天玄女指掌赋》〔7〕等内容丰富取象确切。支神之象万万千但都是从基本象推演出来的。如《指掌》即多次谈到这些基本象:“寅功曹主木器文书申传送主行程消息卯太冲主林木舟车酉从魁主金刃奴婢天罡为词讼兼主死丧戌天魁为欺诈或称印绶巳太乙惊怪癫狂亥登明阴私哭泣午胜光官讼连绵子神后奸淫妇女丑大吉咒诅冤仇未小吉酣歌医药。”又谈到:“子作内房妇女鬼神兼泄泻丑为庭院秃头病腹患脾肠。寅主道路入长生则为道士主须发而病风疥卯为门户会玄武则为经济主手背而病在膏盲。辰为墙垣书簿主皮毛臃肿之灾巳为炉灶小口主咽喉面齿血光。午为堂屋主心目叶泻瘟未为井院主头胃膈噎椎梁。申为驿递主骸骨心胸脉络不利酉为门户主口耳小肠喘咳难当。戌为墙院足腿亦主梦魂颠倒亥为厕间虐痢定应脾疝膀胱。自兹触类而长当遵此例推详。”上述对支神的描述涉及到人物、器物、行为、状态等方方面面一个支神具有如此多的属性如何确定其在模拟人事物以及社会关系时的具体角色那就要根据求占者所问的具体问题选取与所问问题相符的含义再配合以足够丰富的社会经验加以判断才不至于离题太远“得意忘象”这也是所有易学范畴应遵循的思维方法。另外上段的“自兹触类而长当遵此例推详”非常重要说明利用支神模拟人事物时一要依据基本象来推演而不能师心自用妄加揣测也就是“遵此例”二要要触类旁通依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