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2011]陈先奎毛中特讲义.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4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研究生入学考试][2011]陈先奎毛中特讲义.doc

[研究生入学考试][2011]陈先奎毛中特讲义.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封面:略)本编内容综述一、本编撰写依?在认真研读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相关修订通知后,本编又严格按照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编写而成。为了尽可能达到全国统编教材与《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基本一致,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除了在相关章节尽可能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基本精神外,还将去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在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最大限度体现和增强本书对于考研辅导的权威性。作为本辅导书的编者,我在春天讲座时就讲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1年的考试大纲,无非就是将过去一年以来中央所通过的重要文件的内容和精神补充、反映到2011年版考研辅导教材中来。不只是2011年的考研新大纲,就是2010年的教材修订版,所依据的也是这个基本精神。二、本编主要特点第一,“毛中特”是考研政治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分数最高。根据相关信息,尤其是根据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精神,新版统编教材已经很用心地在考虑21世纪中国文化重构的“主体”问题,在当前我国文化重构所面临的“马、中、西”三大文化基因中,何为主体?当然是“中”为主体,马克思主义是主体新精神,中国优秀文化是主体新根基,西方优秀文化成果是主体新营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主体新形态。即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看来,以“中”为体,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仅有某些学术创新价值的“新儒学”,也不是台湾有些领导人今后可能要与大陆争夺的“中华文化正统”,更不可能是西方所鼓吹的所谓“儒学资本主义”或者新自由主义,而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准确地讲,“中学为体”指的不是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个新基因,新主体。所以,结合相关信息,编者相信考研政治课程,重点在编者所主讲、所擅长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在考研政治课新的分数结构中,这门课高达30分左右。第二,“毛中特”与考研政治的各门课程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是对各门课程“融会贯通地”进行复习、思考和预测的题眼。根据考研政治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分工,很多内容已经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集中。根据研究,编者在春天讲座时就讲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1840年讲到新时期,讲的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实质是“中国的实际”,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实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是成果,是结晶,是重点。反映在内容上,统编入教材,把有关思想理论的原理部分尽可能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迁移、集中。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部分基本都集中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关“邓三概论”部分,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部分只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加以涉及,所有制、市场体制、分配、社会保障、改革开放等经济分析角度基本上都没有涉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现在已经成为过去的“邓三概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结合体,虽然增加了本门课的内容和负担,但也避免了过去“邓三概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学”相互重复、区别不清的弊端;又如,现在“毛1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每一章讲到一些重大观点时,基本都溯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相应问题的基本观点,源流脉络比较清楚,当然内容也就有所增加,而且要求教师真正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本功底,这也是我们辅导复习时要加以注意的新挑战,不能凭借简单了解、记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结论,还要注意相关原理的来龙去脉、源流演变极其相互联系。第三,“毛中特”要结合“史”的背景才能搞清楚。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很有“史”的味道。“论”为主体,史为背景;展开在“论”,脉络有“史”,史论结合,相得益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每一章的重大问题基本都专门有“史”的溯及。既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事件、背景的“史”,又要注意理论、思想、观点本身的“思想发展史”和理论演变。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