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问题的六问答.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问题的六问答.doc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问题的六问答.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职教育材料汇编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问题的六问答1.教育部在指导各地办好职业教育工作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服务的原则?答:本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强调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我们要从抓好服务工作入手,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服务为宗旨,就是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体的讲,各地在发展职业教育工作中,要坚持“四个服务”:一是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二是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三是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性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四是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提高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同时,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2.教育部在指导各地办好职业教育工作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就业的原则?答: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求各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二是要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职业领域建成200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进一步推进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三是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对此,我们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定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四是要做好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加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3.如何进一步依靠和鼓励行业企业办好职业教育?答:依靠和鼓励行业企业办好职业教育,对于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国职教会和国务院《决定》从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的高度,提出发展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明确了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强调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并进一步在企业强化职工培训,举办、联办职业院校,安排教育培训经费,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等方面明确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和国务院《决定》的要求,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相关工作。主要抓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双方利益共同点,建立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第一,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要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在管理制度和合作机制上下功夫,注重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鼓励校企合作方式的创新,可以是人力资源培养与使用方面的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实习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实训环境;可以是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也可以将自己的技师派往学校提供教学服务;鼓励企业在职业院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促进学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小企业可以依托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职工培训和后备职工培养等。第二、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进一步鼓励行业企业举办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维护和增进行业企业的利益,进一步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职业院校可由企业单独办、企业联办,也可校企联办。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