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管理文件编写制度-TKZD-0101-2010.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企业管理文件编写制度-TKZD-0101-2010.doc

1-企业管理文件编写制度-TKZD-0101-2010.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件编号修改状态页次共NUMPAGES12页文件编号TK/ZD-01.01-2013修改状态第一次页次共NUMPAGES12页第页企业管理文件编写制度总则为了规范公司各项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的编写制订工作,促进管理制度化、流程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公司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业务流程(以下简称流程)的制定原则及编写要求。本规范适用公司各部门、工厂/子公司及其下属单位各项制度与流程编制。制度编写与实施职责公司办公室是企业管理制度与流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度与流程的编制与设计、审核、发布、修改,并对管理制度的总体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各职能部门应根据分管领导与公司办公室的要求,根据部门职能定义的范围,负责起草制度、流程,并按照已发布的制度与流程规定行使部门职能。各分管领导负责对分管事务所对应的制度、流程进行审批,并监督实施。制度与流程的内容与条文的规范性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分管领导监督,并纳入绩效体系中的考核项目中考核。各部门或子公司负责对仅适用于本单位的内部制度与流程进行管理。制度与流程编写基本要求准确简明在制定事务管理规章制度时,语言文字力求准确简明。准确,是指用词得当,表达清楚,没有歧义。严禁使用“可能、估计、据说、大约”一类的词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等,都要明确表达,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简明,是指无空话、套话、废话,篇幅尽量短小、精悍、条文化,语言力求严谨、畅达、通俗化。职责清楚在制定事务管理规章制度时,要明确工作内容、责任范围、管理权限。职责不清,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无法追究责任和进行奖惩。第十一条界限分明在制定事务管理规章制度时,必须明确:一项工作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不应该怎么做,严禁怎么做;对工作数量、质量、时间等要求严格界定,清楚阐明。第十二条奖惩合理奖励和处罚必须有根有据、合情合理,才能显示出规章制度的权威性。有关奖惩方面的条款必须明确:工作完成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成绩,应给予什么奖励;反之,工作出了什么漏洞和问题,造成什么损失,应给予什么处罚。第十三条标准科学在制定事务管理规章制度时,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数量、质量、时间等要求标准,不宜过高或过低。第十四条适度灵活即指规章制度在贯彻执行中的机动性和条文的适应性,也就是要给予责任者以必要的灵活处置权,以使规章制度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客观情况。管理制度的结构第十五条管理制度条文结构制度一般由名称、目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关键词语解释、职责、管理内容和方法、报告和记录、其它、终结线、批准实施日期标注栏、编写标注栏及附录(或附件)等部分组成。第十六条管理制度内容结构管理制度都应包含下列4大部分内容:必须有明确的适用对象,制度适应对象的权利行为与义务行为,事务行为规范性监督与评价、有行为将导致的后果,从而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的适用对象与范围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相关部门、员工的行为,因此应于制度中规定本制度适用的对象与范围。例如,一般管理制度都明确表明:“本公司各级部门与员工,均应遵守本规范各项规定及本公司制定的规章及通告”具体事务的行为模式制度定义对象针对某项事务的具体行为模式大体上可分为3类,即应该这样行为、可以这样行为、不应该这样行为。具体事务行为规范性监督与评价制度执行过程与结果需要定义监督部门与监督人,并对制度执行结果按照具体事务的后果给予评价。具体事务的行为后果处理在制度中规定的行为后果是指管理制度规范对员工的某种行为给予某种处理结果,这种结果可以分为2大类,即肯定性的结果和否定性的结果。前者是对部门、员工符合规范的行为予以肯定、保护或奖励,后者是对部门、员工的违规或越轨行为予以否认、撤销及惩罚。最终这些行为后果应标明纳入部门、个人绩效,或直接在制度中标定奖罚方式。第十七条层次的描述和编号章(1)章是管理制度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2)在每项管理制度中,应使用中文的第一章开始对章编号。编号应从“目的”第一章开始,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3)每一章均应有标题。标题应置于编号之后,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节(1)节是章的类别细分。应使用中文数字对节编号。第一层次的节(例如第一节、第二节等)可分为第二层次的节【例如(一)、(二)等】,一般情况不使用第三层次。(2)同一层次中有两个以上(含两个)的节时才可设节。例如,第十章的节文中,如果没有第二节,就不应设第一节。(3)在某一章或节中,同一层次的节,有无标题应统一。例如:第一节有标题,则第二节也应有标题。第一层次的条如果包含有下一层次的节时宜给出标题。标题应置于编号之后,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第二层次的条可同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