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学历求职者心理健康分析2008年末,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人数达2400万,其中有1300万为城镇劳动力,还有800万为下岗失业人员〔1〕。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失业”、“就业”、“裁员”成为当前人们的焦点话题。人们一般都认为就业困难群体和待业失业人员应该是那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学历较低、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可是,近年来人们发现,在众多待业人群中,拥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人并不占少数。他们和其他求职者一样,奔波于各个招聘会场和用人单位,希望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其实,早在几年前,江苏人才服务中心的统计数据就显示,在待业登记人员中就有博士和硕士。这些被称为“天之骄子”的硕士博士们,也面临着求职的压力。而且,我们也听到过一些高学历者因求职失败而自杀的新闻,这就让我们对那些高学历待业者在当前就业压力下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了一些担忧。于是笔者针对此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一、研究设计本研究旨在调查高学历求职人群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水平。为高效准确地实施调查,我们将采用SCL-90量表对从苏州市人才市场高级人才数据库中选取的120人进行心理测试,运用SPSS13·0和Excel2003统计软件对所测试的数据进行处理〔2~3〕,并依据统计结果分析被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的对象为取得硕士学位以上的人群。即向从苏州市人才市场高级人才数据库中选取的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0份,除去无效问卷11份,有效问卷为99份,有效率达90%。其中,男性有49人,女性有50人。本调查时间为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采取集中时间段内多批次多人同时实施测试的方式。二、研究结果1.求职者各测试项目总体结果的比较经过测试和运用SPSS13·0和Excel200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发现99位求职者在SCL-90中各个项目上的得分总体来说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换言之,就是这些求职者的心理问题比一般求职者要多,主要体现在强迫、焦虑、敌对、偏执和饮食睡眠等方面,见表1。2.求职者各测试变量上的结果比较我们对求职者的性别、工作经验、学历背景、专业做了统计比较,并用软件的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得知,这些求职者无论男女,无论是否具有工作经验,无论是“海归”还是本土高校毕业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均无显著差异,见表2。三、结论与分析对以上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后,我们发现高学历求职者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和现象。当然,有些问题和现象是在我们的事先假设之中,有些却出乎我们的意料,现将这些问题和现象总结为以下四点。1.高学历求职者总体来说存在较多心理问题接受心理测试的99位高学历求职者在SCL-90各个项目上的得分除人际敏感、抑郁、躯体化外,其余各项得分均高于全国平均分,而在强迫、焦虑、敌对、偏执和饮食睡眠等项目上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这意味着高学历求职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警戒线的边沿,应引起我们的关注。虽然高学历求职者在人才市场上一直是令人羡慕的“香饽饽”,但是随着近年来研究生的扩招,全球经济危机以及现代人才观对用人单位招聘工作的影响,“高学历”似乎已经不能成为求职的“敲门砖”。在这种形势下,很多高学历求职者也像其他求职者一样,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着焦虑情绪和饮食睡眠不佳等心理问题;再加上这类求职者在以往的生活、学习中都是令人称赞的“佼佼者”,如今在求职道路上并不那么一帆风顺,他们便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会因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产生强迫心理;也有些“佼佼者”在求职竞争的道路上会对竞争对手抱有敌对的情绪,甚至产生一些偏激行为。2.性别、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所学专业并不影响求职者心态我们凭借以往经验得知:在求职道路上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找到工作,而有工作经验的要比没有工作经验的好找工作,那些曾在海外“镀过金”的留学生要比国内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更容易找到工作,许多新闻媒体也报道理工类的工作岗位需求量要大于文管类的工作岗位,但是以上现象并没有体现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本次研究发现,在高学历求职人群中,性别、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所学专业并不影响求职者的心态。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各大高校开始扩招,随之而来的研究生、博士生的扩招,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在很多领域和区域都不平衡,因而在人才需求的层次、专业和数量上也不一样。针对这一状况,我国教育部每年都在调整各大高校的专业设置,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社会的发展也使得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很多职场上“三高”女性的成功案例,也让大家消除了女性特别是那些高学历女性在求职中处于劣势地位的观念。再者,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建交,让国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出国深造,“海归”派已经不是少数群体,在求职中也不再占据绝对优势。此外,求职者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