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晏子使楚陈锦花教学设想:《晏子使楚》故事颇具戏剧性,双方不太友善的对话中暗藏诸多机巧:楚王听说晏子是善于辞令之人,想借机刁难他,楚国君臣商议,决定通过诬蔑齐人为盗,进而诬蔑“齐人善盗”。这些贬损与侮辱,表面上是刁难晏子,实则矛头直指齐国。面对楚王君臣的挑衅,晏子临阵不乱,机警应变,巧施辩辞,应付裕如。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却盗,正是楚地水土、地气即社会环境造成”的结论,让楚王“反取病焉”。课前可先布置学生了解历史上其他机智善辩的故事。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所以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培养他们自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一能流畅地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二能复述故事情节,准确的翻译全文,总结并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读懂课文内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2、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什么是类比,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结合书下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2、反复诵读,总结文言现象及学习规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并学习晏子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3、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总结文言现象及文言语文学习的规律。教学难点: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自学、讨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2、熟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翻译全文。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机智善辩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谁能讲一个机智善辩的故事?(1)歌德在一条窄窄的小路上散步时,迎面走来一位批评家,这位批评家扬起头,傲慢地说:“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歌德闪到一旁,微微一笑,说:“我正好相反。”(2)二次大战期间,美国秘密建了一处潜艇基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有关的消息,罗斯福压低了声音说:“你能保守秘密吗?”好朋友肯定地点了点头。罗斯福俯在好友耳边,小声说:“你能,我也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我国古人机智善辩的故事--《晏子使楚》。二、诵读课文1、一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学生活动:(1)自由默读或轻声读一遍课文。(2)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教师用课件列出重点生字:晏(yàn)缚(fù)酣(hān)曷(hé)枳(zhì)熙(xī)(3)生齐读两遍生字。2、二读,注意正确的朗读节奏、停顿。教师提示:感受文章简约、优美的节奏;朗读时的停顿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划分。课件示例: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吏二/缚一人/诣王缚者/曷为者也其/实味不同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学生活动:(1)生自由读示例的语句,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2)指定学生朗读。师纠正、评议。3、三读,做到朗读流畅,尽量读出语气、语调,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师范读(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三、合作翻译1、教师提示:翻译文言文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字词,二是句子。注意常见的文言现象。如(1)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如课文开头一句中的“将使楚”的“使”应译为“出使”。(2)古今词义的不同。“何坐”中的“坐”作“犯……罪”讲,现代汉语中已不使用这样的义项。(3)识别通假字。如“缚者何为者也”中“曷”通“何”。此外,还要注意文言文中一些句式的特点,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如“何为者也”,如果是现代汉语语序就是“为何者也”,翻译时应注意调整。让学生把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和几个不同于现代汉语特点的文言句式整理出来。(说明:这几项任务工作量较大,可采用分组负责的办法,将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学习小组。一组整理通假字;二、三组整理古今异义词,其中一组负责整理第一自然段的,一组负责整理第二自然段的;四、五组负责整理特殊的文言句式,其中也是一组负责整理第一段的,一组负责整理第二段的。)学生活动:(1)分组默读、整理。(2)学生组内讨论。(3)由学生口头回答或到黑板上板书出来(通假字)。课件展示:通假字:曷--何熙--嬉古今异义词:方(古:将要今:方的形状)对(古:对上说的话或回答今:正确)坐(古:犯罪今:坐下)避席(古:离开座位今:避:躲开;席:席子)徒(古:只今:徒弟)其实(古:它们的果实今:实际上)得无(古:莫非今:得:得到;无:没有。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得无”的用法)病(古:辱今:疾病)固(古:本来今:坚固)特殊文言句式:判断句:晏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