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瓷网【中国陶瓷网】,成就中国大瓷商!大瓷网致力于打造中国陶瓷行业门户网,弘扬陶瓷艺术文化!大瓷网(daciwang)讯:青花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是一种釉下彩,经高温烧成,色彩能保持经久不变,且晶莹明静,色泽雅素,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具有广泛的审美适应性。在陶瓷史、文化史、艺术史上都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它在万紫千红的彩瓷艺术中独树一帜,成为陶瓷百花园中一朵神丽的奇葩,历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青花是民间陶瓷艺人不断发明和创造出来的。被誉为青花大王的当代大师王步先生可说是民间青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多方面吸取民间青花营养的基础上,大胆地溶入写意中国画的许多优秀传统和技法,如经营位置、骨法用笔,水韵和墨韵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充分发挥青花色料在坯体上特殊效果的优势,创作出的民间写意青花,处处经推敲,件件耐寻味。可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当今一代写意青花艺术高手能人,直接和间接的都无不受其影响和启发。民间青花艺人大多出自一般的平民百姓,山民村姑。他(她)们出身低下,没受过高深的文化教育,既没有绘画的精深理论,也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他们的手艺只是世代相传或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然而,他们生活于社会民众中的方方面面,植根于民间,朴实无华,他们有的是丰富的创作源泉。这些陶瓷民间艺人在自己丰厚生活感受的基础上,自觉与不自觉地寄托着自己和人民大众的情思,其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这就是民间青花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民间青花所描绘和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花鸟、人物、走兽等无所不融。人民的日常生活,精神的寄托都可以进行表现。如婴戏图、垂钓图、高士图、牧牛图;小桥、流水、人家,只要是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青花均有反映和表现。牡丹、龙凤、鸳鸯、鱼藻、莲花、八吉祥、福、禄、寿、喜等等都是民间青花艺人经常表现的题材,反映了人民大众美好的愿望与民俗风情。此外,还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和神话传奇,也是景德镇民间青花常见的题材,例如:《萧何月下追韩信》、《孤雁汉官秋》青花人物坛;《八仙朝圣图》青花罐等等。民间青花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其笔韵和料韵方面。过去的民间艺人从自己真淳、质朴的心理出发,用饱蘸料水的笔随意洒脱的运用于陶瓷坯体上,有如写意国画的纸墨相发,产生特有的肌理韵味,潇洒放逸,超然远致。其轻重虚实,曲直刚柔均根据画意大胆勾塌,在快速随意的用笔中自然展现,线条活泼流畅,出神入化,毫无矫揉造作。因为这些民间青花艺人不可能,也不会去进行刻意雕琢,他们从内容到形式处处反映出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在用笔方面,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是民间青花高度提炼的结果。比如民间艺人们在日用瓷上表现青花山水小景时,将坯一转,随之塌上上一两笔就是地面,再画上几笔青山,点上孤帆、宝塔,画上一群飞鸟便告完成。有的画面只是寥寥几笔,就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放有紧,所表现的内容便跃然于坯体之上。这种艺术风格呈现给人们的是简炼中见丰富,奔放中有精微,通俗中蕴高雅,朴拙中显灵巧,天真中含哲理,真可谓是合情合理,耐人寻味,有较高的艺术品位。这种千锤百炼的民间艺术在平凡中表现出了生动奇妙的艺术意境,有一种“野逸”之情趣。又如民间青花中表现较多的《婴戏图》,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真实,人物脸庞、五官清晰,有一定的结构比例关系。而大多是特别精练,寥寥几笔,抓住小孩嬉戏时的动态,一挥而就也特有趣味。在笔韵、墨韵及青花的料韵方面,民间青花艺人也很注重从国画艺术中吸取养料,特别是在笔墨技法等方面。从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历史看,我们不难领悟到写意国画与民间青花是相互借鉴,相互启迪,共同提高的。写意青花使用毛笔,坯体与写意国画使用的毛笔、生宣纸性能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可以象国画一样一笔下去有浓有淡,也能够表现出浓淡散晕的自然变化的色调。再加上青花常用的“青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后,光润的瓷面透出沉着典雅的青色,青白相映,幽靓苍翠,确实富有情一般的意境,诗一般的魅力。青花的“料韵”也可采用分水的浓淡来展现,它犹如水墨画中的焦、浓、重、淡、清的墨阶。民间青花在分水处理上,它不一定追求料色的层次多,也不追求分水的严格法度,而是大处着眼,不拘小节,以简活取胜。民间青花纹样,构图布局简洁生动,意趣无穷。这方面的艺术处理集中表现在青白关系的处理方面,这是青花艺术形式美的又一重要特征。中央工艺美院胡美生先生曾把青花的青白关系,归纳总结为“白多于青,青白相映,平、全、匀、满,形象清爽,层次分明。“而白多于青”则是民间青花的重要形式特征,它既省时省工,又能充分体现陶瓷的材质美,以少胜多,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民间青花艺人们往往“画鱼不画水,画鸟不画天,画草不画土,画竹不画根”,让人们在欣赏时,自然产生联想引发出无尽的意趣,取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