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1、汇率制度。决定汇率是否频繁与剧烈波动的直接因素是汇率制度。不同汇率制度可以决定和影响汇率波动的频率和范围。2、经济增长率差异与经济运行态势。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其国民收入增加也相对较快,增加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该国货币汇率下跌。3、利率相对水平。利率水平一般是通过影响国家资本流动来影响汇率。4、国家收支平衡状况。在国际收支各项目中,经常项目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的失衡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尤为显著。5、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如果一国货币发行过多,形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该国的货币则会贬值。6、宏观经济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往往会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相对提高,本国货币升值。7、中央银行对市场的干预。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效果往往是短期的,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改变汇率的长期趋势。8、对汇率变动的心理预期与投机性交易。外汇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汇率的走向与变动幅度。9、政治局势、军事冲突与突发事件。一国政治局势稳定,则本币汇率也相对稳定。二、购买力平价理论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中心思想:在一特定时间内,两国货币的比价即汇率是由两国的相对物价水平变化决定的。更直接的表述就是,外汇汇率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的。2、购买力平价理论就是建立在一价定律的基础上,分析两个国家货币汇率与商品价格关系的汇率理论。3、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是该理论的两种表现形式。(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若以E表示直接标价法下两国货币的汇率,P和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一般物价的绝对水平,则有。(2)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表达式为,E表示汇率,P表示本国的物价水平,P*表示外国的物价水平,0和1分别表示基期和报告期,它说明了在任何一段时间内,两国汇率变化与同一时期内两国国内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正比。4、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了两国的物价水平与汇率水平之间的关系,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则说明的是两国的物价水平变动与汇率水平变动之间的关系。只有两国商品篮子相同时,绝对购买力平价才成立。三、利率平价理论1、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两国汇率由金融资产市场上两国货币资产的收益来决定。当一国利率低于另一国时,交易者为获得较高收益,会将其资本从利率高的国家转移到利率低的国家,以进行套利活动,获取利息差额。套利是利率平价理论运行的基础,根据套利原理,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当价格完全反应市场信息时,交易者是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的。2、利率平价理论从金融市场角度分析汇率与利率所存在的关系,它包括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两种理论形式。(1)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说明了两国利率差等于两国汇率升(贬值)率。由于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汇率未来变动的预测进行投资,在期初和期末均作即期外汇交易而不进行相应的远期交易,汇率风险也需自己承担,因此称为非抛补利率平价。(2)抛补利率平价是指在进行即期货币买卖的同时进行反方向的远期交易,以规避外汇风险,因此两国利率差将通过远期汇率的变化率反应。3、对利率平价理论的评价:(1)优点:利率平价理论明确指出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外汇市场上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对于预测远期汇率走势、调整汇率政策有着深远的意义。(2)缺陷:没有考虑交易成本,如果考虑到各种交易成本该理论的假设条件比较苛刻,即假定资本流动不存在障碍,外汇市场必须高度完善。该理论忽视了投机者对市场的影响力以及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因此,虽然利率平价理论与实际条件相差很远,现实的外汇市场也并不完美,但作为一种理论的解释,它有其内在价值,并且作为解释汇率变化的理论还在不断发展中。四、分析国际收支账户的原理及重点(1)贸易账户差额:是指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进出口之间的差额。贸易账户差额在传统上经常作为整个国际收支的代表,这是因为对一些国家来说,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基础,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账户的变化。(2)经常账户差额:经常账户一般反映一国主动的对外交易。经常账户盈余意味着本国向国外提供了融资,经常账户赤字意味着外国向本国提供了融资。经常账户差额反映一国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经常账户差额反映了一国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关系经常账户差额使一国国际投资头寸发生变化,同时它又受到国际投资头寸状况的影响。(3)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是该账户下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交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