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3篇2024.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3篇2024.pdf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3篇2024.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二)过程与方法:1、释题,整体感知。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教学重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沙场:战场。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感情朗读,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自由朗读古诗。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3.诵读古诗。(五)拓展活动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课后反思〖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第【2】篇〗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关键处处理: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二、学习《凉州词》。1.简介作者王之涣。2.解释题目。3.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4.理解诗意。(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5.想意境,悟诗情。(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三、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第【3】篇〗王之涣《凉州词》教学预设王之涣《凉州词》教学预设课前准备:1、课件;2、在黑板上写好《凉州词》一诗。3、印有王之涣诗作的纸张。课前预热:1、同学们,第一次来到你们学校上课就有一种亲切感,知道为什么吗来,请你猜一猜。(陈老师在诸暨读过三年书,这三年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