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勿重走.doc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微课勿重走.doc

微课勿重走.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微课研究正在陷入两个误区:一方面对微课的定义陷入繁琐论证之中,二是试图用微课改变学校内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是为在线学习而生的,是一种在线学习资源,应对现有的网络视频资源进行“微课化”改造。教育变革可能不是通过改造课堂而实现的,而必须通过发展网络教育与在线学习才能取得突破。一、初识“微课”微课刚热起来的时候,教育部全国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段露航博士曾问笔者:王老师,你对微课怎么看?那时笔者对微课还了解不多,随口说了一句:大概也是像以往的一些信息化热一样,一阵风就过去了吧?没过多久,在一次被黎加厚教授命名为“标点符号联欢会”的微课沙龙上,笔者见到了微课概念的提出者胡铁生老师,于是向他当面请教微课的来龙去脉。胡老师告诉我,当时他作为市教育局负责教学资源评比的工作人员,发现老师们拍摄的课堂教学实录,在专家评审时根本无法一一看完。很多专家只看了开头一小部分就不再继续看下去了,他觉得非常可惜。于是,产生了让老师围绕一个小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来参加评比的设想。正是这一从实际出发的设想,导致了微课概念的诞生。微课甫一提出,就受到热捧。据《佛山日报》2011年7月4日报道,佛山在全国首创的“微课”模式,在市民中掀起“淘课热”。短短两个月,网上访问量就超过15万人次。教育部高层领导对微课非常重视,大力推动微课的研究与应用。全国性微课大赛正紧锣密鼓地筹备,黎老师他们正在为中小学教师开展微课进行培训。在那次座谈会上,笔者被要求就微课发表看法。仓促之中,笔者表达了对微课的四点意见:第一、微课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创新实验;第二、微课可能在网络教育与非正式学习领域更有发展潜力,应该与零存整取学习策略结合起来,开创一种全新的网络教育模式;第三、微课不大可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但可以被传统课堂所利用。例如老师们在上课时可以利用一些优秀的微视频辅助教学;第四、微课要精,不能滥;必须选择优秀的教师制作一批优秀的微课才有意义。那次座谈会反响较大,媒体也有报道,以至于笔者也一度被外界认为是微课的积极鼓动者之一。其实,笔者对微课的态度依然有所保留。记得当时在座谈会上,笔者说微课不大可能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黎加厚老师还追问了一句:到底会不会?笔者也再次回答:不会!后来又有一些人问笔者对微课的看法,笔者写了一篇题为《微课热是暂时的,但微课是长期的》博文作为回答。表示:这一轮的微课热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发起、各种微课大赛推动的;一旦各种大赛落幕,热潮就会逐渐减退,这几乎是近年来各种“教育信息化热”的常态。因为,微课只是对教学视频作了一点小小的变革,和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数字叙事热、电子书包热、电子白板热、翻转课堂热一样,都是一些基于数字技术的、带有过渡性质的变革。这些变革不可小觑,它们都在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着不懈的“蚕食”,使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影响范围不断萎缩。但要说是革命性的变化,还为之过早。为什么又说微课是长期的?因为微课恰好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要。以往教学视频大都是对课堂教学的实录,时间很长,在网络上传播的时候,很难让人有兴趣看完。改为短小精干的微课之后,正好符合了网络学习者碎片式学习习惯,所以,这种微视频形式必将长期存在下去。后来笔者受邀参加全国微课大赛作品评审,看了一批微课作品,并在博客上推荐了一些微课,书面回答过北大汪琼老师的研究团队关于微课问题的提问,并接受《中国教育网络》杂志的邀约,撰写了一篇名为《微课:课堂还是网络》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笔者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微课的未来在网上,而不在课堂;同时提出了一个“零存整取式网络教学模式”,主张利用微课改造现有的网络教育模式,即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改造,构建起以“微课程+微作业+微测验+微学分”为主体的网络教育新模式。[2]这篇文章影响较大,不仅网上转载较多,很多关于微课的文章和新闻报道都有引用此文中的观点和论述,但唯独对于笔者提出的“零存整取式网络教育模式”,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讨论。二、微课研究陷入误区文章发表以后,我们继续通过教育技术圈中朋友们的博客和微信,了解微课研究方面的进展。发现微课研究开始步入一个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越来越多的学者陷入对微课定义的讨论之中,二是微课的提倡者们越来越寄希望于通过微课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1.微课的定义重要吗?关于微课的定义现在已不下十种,至今仍莫衷一是,其实这个问题不那么重要。微课也好、微课程也好、微型学习也好,不就是一个名词吗?对学术研究来说,弄清定义也许是必要的,但对于实践来说则意义不大。笔者认为,微课的核心要素就是微视频,只要是用于教与学的微视频就是微课,微课几乎可以与微视频划等号,微课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在“微视频”这三个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