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白下历史二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9白下历史二模.doc

2009白下历史二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白下区2009年九年级调研测试(二)历史学科2009.5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本次考试历史试卷共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次考试历史试卷,分选择题(共30分)和非选择题(共30分)两部分.全卷满分历史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卷指定区分钟.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域内作答,试题卷上答题无效.域内作答,试题卷上答题无效.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小题,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专题片《齐鲁青未了》中,提到两位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其中一位提倡"仁","为政以德".这位思想家是B.孔子C.孟子D.墨子A.老子2.成都离堆公园大门有一幅对联:"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这幅对联描绘的是A.大禹陵B.古运河C.都江堰D.古长城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诸侯国林立的事实B.文字不统一的事实C.修筑长城的事实D.实行郡县制的事实4.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与江南经济发展无关的是..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D.宋代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5.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有效信息的文献是6.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①交子②在报纸上看新闻③瓦子④发电报问候亲人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信中所说的"贵国"是A.葡萄牙B.俄国C.英国D.荷兰8.首次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兴办新式学校D.派留学生出国10.践行了"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D.谭嗣同A.邓世昌B.康有为C.梁启超11.关于新文化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举"民主"和"共和"两面大旗B.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C.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主要代表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2.右图是江泽民同志参观某一纪念菔钡奶獯?你认为这一题词应该出现在A.雨花台烈士纪念馆B.秋收起义纪念馆C.南昌起义纪念馆D.井冈山纪念馆13.有关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A.确立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B.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确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基本任务14.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下列哪一首歌曲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创作的?A.《黄河大合唱》B.《志愿军进行曲》C.《翻身农奴把歌唱》D.《春天的故事》15.小华同学收集了一组历史人物图片,你认为这些历史人物同时可以成为下列哪部影视片中的角色?A.《血战台儿庄》B.《百团大战》C.《大决战》16.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下列国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抗美援朝战争》①中华民国五色旗②黄龙旗③五星红旗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17.一位美国学者曾在书中高度评价我国的一位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里的"他"是A.袁隆平B.邓稼先C.侯德榜D.钱学森关注周年大事,发挥以史为鉴功能.据此,请回答18-20题.18.今年是建国60周年,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②北平和平解放③举行开国大典④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