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经典范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登鹳雀楼教案【经典范文】.docx

登鹳雀楼教案【经典范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登鹳雀楼教案关于登鹳雀楼教案汇编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鹳雀楼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登鹳雀楼教案篇1教学要求1.会读会写6个生字,认读4个生字。2.理解诗句内容,回答课后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是难点。课前准备挂图、生字卡片、CAI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并解释题目,激发兴趣板书诗题并解释诗题。【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楼共三层,是当时文人游览的胜地。此楼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河水冲毁。题目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二、教师范读教师一边读,一边演示电脑课件(画面:诗人正站在黄河边的鹳雀楼上观看景色,太阳渐渐地落下山去。)三、学生轻声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四、指导学习生字1.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书生字,带领学生读音、组词。2.学生书空练习。说说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重点指导:楼:lóu,读边音。“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入:rù,独体字,两笔。注意和“人”区别开。穷:qióng,三拼音,上下结构,写时不要少写宝盖头下面的撇和点。目:mù,全包围结构,要和“日”字区别开。更:gèng,读后鼻音。独体结构。有7笔。层:céng,读平舌音,后鼻音。五、课堂练习1.组词:人()日()入()目()2.在练习本上抄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齐读课文。二、导读课文,适时演示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大意1.指名学生朗读后,逐行导读。2.指名试读试讲后,教师精讲点拨:第一句:白日:此处指傍晚的太阳。依:挨着,靠着。山:这里不是专指某座山,而是指连绵起伏的群山。尽:完。这里指落日渐渐沉下去了。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仅次于长江。入海流:向大海流去。其实,鹳雀楼距离大海尚有千里之遥,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但是,无论怎样曲折迂回,最终还是要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这句诗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落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沉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第二句:欲:想要。穷:穷尽,含有彻底的意思。千里,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指很远很远的地方。更;再。这句诗的意思是:要想把很远很远的地方的景物都看到,就要再登上一层楼;也就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三、体会诗的意境1.引导思考:想一想,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1)这首诗写出了壮丽的黄昏景色。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先向西眺望,看到泛白的太阳依傍着群山缓缓下沉,再俯视黄河,望着奔腾的河水向东流去,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啊!目送落日,直到它逝去为止;放眼黄河,欲目送它流入大海。既有雄浑壮丽之景,又有留恋遐思之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2)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开阔的心胸和观察美景的情趣。诗人面对日落水漾的壮丽美景,游兴未尽,不能满足,他急于扩大自己的眼界,还想看得更开阔更高远,于是写出了要看尽这千里风光,必须再登上一层楼。2.小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四、指导朗读,背诵课文1.教师放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自由轻声读三遍。齐读三遍,练习背诵,检查效果。五、课堂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填空:()依山尽,()入海流。欲穷(),更上()。板书参考探究活动1.组织一次登高的活动,让学生说说登高望远的感受。2.收集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然后大家交流,看谁收集的多。登鹳雀楼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1.自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