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主要内容细菌的致病机制一、细菌的毒力(一)侵袭力1.粘附素(adhensin)菌毛粘附素;非菌毛粘附素细菌粘附素及其受体2.侵袭性物质(1)侵袭素(invasin)如福氏志贺菌的入侵过程M细胞巨噬细胞Ⅲ型分泌系统侵袭素入侵巨噬细胞诱导凋亡(2)侵袭性酶类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IgA蛋白酶等3.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biofilm)(二)毒素1.外毒素(exotoxin)主要由G+和少数G-菌合成及分泌主要特点:蛋白质毒性强绝大多数不耐热抗原性强,可脱毒为类毒素分类:神经毒素(neurotoxin)细胞毒素(cytotoxin)肠毒素(enterotoxin)TypeA-Btoxin2.内毒素(endotoxin)G-菌细胞壁脂多糖(LPS)组成:O特异多糖非特异核心多糖脂质A特点:毒性相对弱耐热不能脱毒为类毒素致发热反应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菌细胞产生向外分泌或菌体裂解后释放溶解后释放化学成份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不稳定,加热60℃以上稳定,160℃迅速破坏2-4h才被破坏抗原性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高浓抗毒素;可经甲醛较弱,不能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脱毒制成类毒素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较弱,各种细菌内毒毒害作用,引起特殊的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临床表现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变化、休克、DIC等细菌性感染的传播细菌性感染的类型(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溶细胞作用稳定状态感染细胞凋亡病毒基因组整合、细胞增生和转化包涵体形成1、溶细胞作用CPE2、稳定状态感染3、细胞凋亡4、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5、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内基小体(Nigribody,细胞质内)(二)病毒感染对器官或系统的致病作用1、对组织器官的亲嗜性损害2、免疫病理损伤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3、病毒对免疫系统本身的损害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1、隐性感染:2、显性感染:1)急性感染:2)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infection):病毒在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持续性病毒感染有以下三种类型:慢性感染(chronicinfection):原发感染后,病毒未完全清除,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感染全过程中病毒可被检测到。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内,不产生感染性病毒颗粒,也无临床症状,生理或病理性因素使潜伏病毒激活而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期才可检测出病毒的存在。慢发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又称迟发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很长。一旦症状出现,多为亚急性、进行性,并往往造成死亡。如Kuru病、AIDS。真菌性感染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