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概述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概述培训课件.ppt

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概述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概述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一、血管壁的止血与抗凝作用血管壁完整性破坏的出血机制良好的弹力纤维---保持血管壁的柔韧性健全的神经纤维---维持血管壁的舒缩性带负电荷的胶原纤维---启动凝血过程3.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当血管壁受损后的一系列变化(二)正常血管壁抗血栓形成能力血小板来自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一)静态下血小板形态蛋白质glycoproteinGP如:GPIaIbIIbⅢaⅨ①代谢产生花生四烯酸、血栓烷A2磷脂(TXA2)、血小板活化因子等②提供催化表面(PF3)(一)静态下血小板形态1.粘附功能(adhesionfunction)指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血管内皮下胶原及其他异物表面的能力需要物质GPIb-ⅨvWFIII型胶原纤维结合蛋白(Fn)指活化后的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连接的特性参加因素GPIIb/IIIa纤维蛋白原钙离子聚集诱导剂:ADP、肾上腺素、TXA2、花生四烯酸粘附与聚集的结果3.释放功能:(releasereaction)PF3提供凝血因子催化表面血小板止血功能(小结)三、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两个途径(内源性、外源性)目前公认的凝血因子共14个,按罗马字命名的有12个,尚有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激肽释放酶原(PK)大多数由肝脏产生,其中II、VII、IX、X合成依赖于Vitk,称Vitk依赖因子正常情况下,所有因子都处于无活性状态IIaCa2+VIII---------------VIIIaIIIPlt------------------PF3Ca2+IIaXaV——————————————VaCa2+四、正常抗凝及纤溶系统(二)体液抗凝机制3.蛋白C系统4.其它(三)纤维蛋白溶解系(fibrinolysis,纤溶系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稳固纤维蛋白纤溶酶纤溶酶纤溶酶Bβ1-42Bβ15-42D二聚体、多聚体A、B、C、HA、B、C、HX、Y、D、EX’、Y’、D’、E’X’、Y’、D’、E’被降解的纤维蛋白(原)产物统称为FDP凝血因子纤溶系统血小板抗凝系统血管内皮细胞止凝血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止凝血障碍的实验检查一、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resistanceTest,CRT)[方法]血压计袖带上臂加压8min在前臂直径5cm圆圈内计数出血点[参考值]男性0-5个女性0-10个>10个为异常[意义]本实验观察血管壁、血小板的综合止血作用1.异常提示: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2.常见于:①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②血小板质与量异常二、出血时间(bleedingtime,BT)[方法][意义][意义][意义]三、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意义]2.血小板增多①一过性增多:急性大出血、溶血或脾切除术后②持续性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慢粒、真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意义][原理]XII因子活化剂Ca2+、磷脂(替代PF3)血浆[参考值]30-45秒(或与正常对照相差5秒以内)>正常对照10s以上者延长<正常对照5s以上者缩短与CT意义相同延长:1.主要检测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如Ⅷ、Ⅸ、Ⅺ/血友病甲、乙、丙)2.其次检测第二、三阶段因子,如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3.严重肝病、DIC.4.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5.普通肝素应用的首选监测指标缩短:七、血浆凝血酶原(Prothrombintime,PT)[意义]缩短:八、凝血酶凝固时间(thrombinclottingtime,TT)[意义]九、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十、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意义]初筛试验筛选试验确诊试验APTT、PT、TT、纤维蛋白原定量检测APTT、PT、TT、纤维蛋白原定量2.仅有PT延长提示外源性因子异常(FII、V、VII、X)Vitk缺乏(II、VII、IX、X为Vitk依赖因子)严重肝病延长不被正常血浆纠正: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3.全部异常纤维蛋白原缺乏症FDP增多血中抗凝物质增多肝功能衰竭进一步做有关因子的测定(确诊试验)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