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 (4).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乡愁》教学设计 (4).doc

《乡愁》教学设计(4).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教学形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郎希霞单位一初中课题名称《乡愁》学情分析学情分析1.学生每周回家一次,对“乡愁”有较深的感受2.学生都是十三四岁的学生,思维活跃,语文学习兴趣较浓厚3.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能感受浓浓的乡愁4.学生结合以前讲过的诗歌鉴赏技巧,能够理解和感悟本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抒发的思乡情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结合学生刚刚学过的《静夜思》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指出“乡愁”在中华儿女的身上代代相传,而台湾人民的思乡之情更深切、更感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先齐读,再听配乐朗诵,找出差别,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听后师生一起评价,特别注意朗诵时的语气和节奏。提问: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发乡愁?(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形象的?(以时间为顺序)二、师生互动,想象构图1.教师范读诗歌的第一节。(1)让同学们联系自己在外上学、思念母亲的实际情况理解诗歌内容。(2)请同学说出自己的联想。2.请同学朗读诗歌的第二节,教师进行指导。(1)构建生活场景理解内容。(2)补充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加强同学们的语文知识积累。3.请同学深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三节,教师进行指导。(1)让同学们想象三五十年之后,母亲去世后自己的内心感受,加深对诗歌第三节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味。(2)回顾前三节意象选择的典型性,加深学生对作文选材典型性的认识。4.第四节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也是同学们在内容理解上的重难点。(1)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作者思念故乡、想念亲人,那为什么不回到他们身边呢?仅仅是由于有一道台湾海峡吗?(2)再从作者生世和写作背景出发,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使同学们真切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和企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5.概括出这首诗的明显特征:鲜明的意象和真挚的感情。6.从语言上比较诗歌的四个小节,点出这首诗形式上的明显特征:优美的韵律。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课堂练习]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模仿造句。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乡愁是故乡那条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乡愁是远走时父亲在车站久久的站立四、迁移拓展1、仿句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略思片刻,指名回答。)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整理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乡愁诗了,同学们尝试做诗人了。2、各领风骚话说愁乡愁、离愁、忧愁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请说出带“愁”字的诗句,如能指明作者更好。(多媒体演示积累的有关\"愁\"的诗句,学生快速地抄写在笔记本上,积累妙词佳句。)[课堂小结]正是由于具备了真挚的感情、鲜明的意象和优美的韵律,余光中的这首小诗才会成为海峡两岸广泛传颂的名篇,这也正是我们分析不少现代诗歌的重要途径。[课后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乡愁》和《夜雨寄北》这两首诗。板书设计时间空间乡愁小时候母子异地邮票长大后夫妻分离船票真挚的感情后来坟墓内外坟墓鲜明的意象现在海峡两岸海峡乡愁是……数量词叠词我在这头……在那头优美的韵律作业或预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乡愁》和《夜雨寄北》这两首诗。自我评价《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我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自我评价:本课设计严谨,开篇激发兴趣,结束意味深长,充满着浓浓的情感;教材处理得当,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教者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通过“读、思、写、说、背”等方式,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激发了情感;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习效率较高。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评议一单位:姓名: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