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界定.docx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界定.docx

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界定.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NUMPAGES12页第PAGE\*MERGEFORMAT12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2页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界定20世纪末期,席卷全球的高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促使人类社会在经过了以自然资源为次要支柱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和以本钱资源为次要支柱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顺利地迈入了以人力资源为次要支柱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新技术革命。它的重要标志就是突破了传统的现代技术和工业内容,转向高新技术的研讨和开发,从而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从自然资源、本钱资源的竞争转向对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源”。这诚如舒尔茨所言:“人类的未来不是事后由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而是由人类的知识来决定。”在新的经济学理论——人力本钱理论的指点下,与此相关的人力资源会计及无形资产会计的理论研讨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并开始在实践中初步运用。但从有关文献反映出的研讨成果看,理论界对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界定方面有些误解,有的将其列为同类,有的直接将人力资源列作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有必要澄清。本文拟围绕这一主题作初步探讨。一、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具有不同的特征与内涵目前,学术界有关人力资源概念的表述有很多(张文贤,2002;张文贤,1999;刘仲文,1997;徐国君,1996)。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人体内的,可以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或为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人的脑力和体力,是某一人口全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具有的生物性、社会性、能动性、时效性、累积性、可再生性、外生性、特殊的本钱性、高增值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等特征。尽管无形资产一词由来已久,然而对于什么是无形资产迄今尚无分歧的定义,比较分歧的看法是,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而对生产经营长时间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无形资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无形资产概念该当是必然主体具有或控制的,长时间使用但没有实物形状的,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狭义无形资产的概念是必然主体具有和控制的,长时间使用但没有实物形状可辨认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并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资产。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能否用货币进行计量和能否辨认。我国财政部制定的具体会计准绳中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绳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绳中有关无形资产的定义的次要区别就在因而否可辨认上,我国的无形资产定义是广义的无形资产概念,而国际会计准绳委员会制定的无形资产定义则是狭义的无形资产概念。通过上述对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的界定为基础,我们可以对两者的经济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一)人力资源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人力资源的质的规定性是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能、知识、技能等,体现在劳动人口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上,这是人力资源不同个体或全体之间的相互区别的关键。质的具体目标可以用相关学位、学位所占比例、相关职称所占比例、工龄所占比例等目标来反映。人力资源的量的目标是指可以创造物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或为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衡量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量,可以直接用其绝对数,也能够看其相对数——人力资源率,即劳动力人口总量与人口总量之比。人力资源率越高,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投入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源越多,作为单纯消费者的人口越少。从人力资源内部的替代性来看,人力资源的质对量有较强的替代作用,而人力资源的量对质的替代作用较差,甚至不能替代。在这里应特别指出的是,人力资源不是指人本身,而是指人所具有的能力,即人力资源的载体是人,而人力资源的核心是劳动力。马克思对此的解释为:“我们把劳动或劳动力理解为体力和精力的总和,它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中,即活的人体中。一个人在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总是要把它发动。”而且劳动力必需要成为商品。“劳动力这个商品具有一种独特的特性:它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力量,是一种产生价值的源泉,并且——在适当使用的时候——是一种能产生比本人具有的价值更多的价值的源泉。”(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人力资源的素质提高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进步,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从其源泉看,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劳动者素质技能提高的结果,是由劳动者通过其劳动来推动的。由于马克思在写《本钱论》时所处的时代是本钱主义机器大工业初期,所以马克思所理解的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劳动本身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间的区别还不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者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又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