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初中含关键术语最新.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26K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初中含关键术语最新.pptx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初中含关键术语最新.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从2001年起开始实验。经过两年实验后(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经过长达8年的时间,2011年完成修订工作。2011版的课程标准于2012年1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版的课标更加突出体现课程对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强调英语课程在为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言是做什么的工具?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与国外课程性质对照(二)课程基本理念的修订修订后的英语课程基本理念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考虑到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在保持《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结构和目标体系不变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部分具体目标要求,以更好地反映全国广大地区的教学实际水平和未来发展需求。修订稿仍然以描述学生“用英语做事”为主线,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充分反映各地在实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参与调研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读性,提高《标准》对英语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修订后的《标准》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修订后的教学建议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注:详细解读见《课标解读》。将音标写入《课标》里:“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五级知识目标)。修订稿增加了教学案例(5页增加至20页)和评价案例(6页增加至44页)(详细解读参见《课标解读》);修订后的《课标》单独列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词汇表(1500词),而且单独列出了小学阶段的400个左右的核心词汇。删除了实验稿词汇表中的词性和中文释义。二、标准解读:以分级标准为例五级语言技能目标:说对比2000年版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五级语言知识目标:语法语法知识目标的特点分析《课标》强调在语境中理解和使用语法知识,而不是脱离语境地、孤立地记忆语法知识。在描述目标时,《课标》没有一味地使用“语法知识”或“语法结构”这样的术语,而是多次使用了“语言形式”这个术语。因为“语言形式”比“语法知识”和“语法结构”涵盖的内容更丰富。什么是表意功能?语法的表意功能例解语法的表意功能例解三、标准中的关键术语解读1、“知道”、“了解”和“理解”“知道”侧重强调学生知识掌握或获得的状态,实际情况通常包括“知道”、“不知道”、“知道得较多”、“知道得较少”。《标准》中用“知道”描述的目标还有: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知道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饮料的名称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了解”是指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信息或知识。“了解”一般需要通过询问他人、查询相关材料、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推理等过程。“了解”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比如,分级标准中二级语音目标中有一项目标是“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这里的“了解”,不仅是知道这些规则,而且还包括通过观察和归纳获得这些规则的过程。“了解”与英语中的gettoknow意思最接近。“理解”是指通过思维活动来认识规律、获得他人传达的意义等。与“知道”和“了解”相比较,“理解”更加强调思维的过程。“理解”既可以指思维的过程,也可以指思维的能力,比如“能够理解话语的隐含意思”。可以说“知道英国的首都是伦敦”,但不能说“理解英国的首都是伦敦”。“理解”与英语中的understand意思最接近。2、“正确”、“恰当”、“适当”就语言的使用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否恰当或适当比是否正确更为重要,“正确”一般只语言形式是否符合语法的规则。面对他人的赞扬、请求、道歉等语言行为,我们要做出符合情景需要、符合身份地位、符合自身情绪情感的反应。这些反应本身不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过去过于强调的“正确性”实际上是指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非语言使用的得体性。“恰当”与“适当”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但有时会有细微的差别。比如“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