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2021WHO肺腺癌新分类简介(一)肺癌的病理学分类在过去的20年里,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决策过程已经被几个突破性的发现所改变。从病理上,肺癌大致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如果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我们基本上以「培美曲塞+铂类+贝伐单抗」为主来治疗,如果是小细胞肺癌的,我们选择EP方案治疗。后来,由于EGFR-TKIs的问世,我们就要做病理的基因分子测序,看是否有驱动基因的突变,根据驱动基因的突变来指导我们进一步的治疗。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是肺癌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如今除了给患者做驱动基因的检测以外,我们还要给患者做一个免疫学的检测(PD1/PD-L1),这标志着我们从组织病理到分子病理再到免疫病理的不断深入。如果我们拿到一个病理标本,而患者未做这三方面的检测,这会给我们的临床治疗决策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现在肺腺癌在病理学研究的进步为临床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二)肺上皮性肿瘤的分类2021年肺腺癌的分类,肺部的上皮性肿瘤(EpithelialTumours)分成的良性肿瘤、前驱病变(PrecursorLesions)和腺癌(Adenocarcinoma)。1、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瘤和腺瘤。腺瘤还包括黏液性囊腺癌和黏液腺腺瘤等,这是良性病变。2、前驱病变前驱病变,包括腺体前驱病变(Precursorglandularlesions)、鳞状细胞前驱病变(Squamousprecursorlesions)、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前驱病变(Precursorlesions)。腺体前驱病变,即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adenomatoushyperplasia,AAH)和原位癌(Adenocarcinomainsitu,AIS),在2015版的WHO分类中,称为浸润前病变(Preinvasive)。3、腺癌腺癌,包括微浸润腺癌、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等,因此,肺癌的前期就是前驱性病变,再前期是良性病变,肺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对临床治疗产生很大的影响。思考:如果患者是一位原位癌(AIS)患者,能否诊断为肺癌?不能,因为它不属于肺腺癌。怎么办?是不是就写个前驱病变呢?显然,也不行,不够具体。(三)WHO肺癌分类的新旧版本的对比我们再动态的看一看肺癌的病理分类,WHO的肺癌分类从2004年→2015年→2021年都有一个逐步的变化,从2004年到2015年的变化花了11年的时间,而从2015年至今仅仅花了6年的时间就完成更新,在未来,随着我们基因分子、免疫及临床系列的研究,肯定不止于今天这个版本,还会再次更新。1、在2004年版中,WHO肺癌分类中不再使用支气管肺泡癌这个概念,提出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概念;AIS被正式认定为肺腺癌的浸润前病变;2004版分类中提倡对浸润性腺癌的组织学进行详细诊断模式;同时,也提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一定要做EGFR基因检测。2、到2015年时,WHO提出气腔扩散的理论。肿瘤不只通过血管、淋巴道进行转移,还可以通过气道转移,即气腔转移。气腔转移为最新确认的一种肺癌的扩散方式,推荐肺叶切除。同时,WHO强调所有的患者都要做分子分型的分析,尤其是晚期的患者。WHO同时也强调了免疫组化确定组织学分型。3、2021年版,原位癌(AIS)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定为前驱病变,这是2021年这一版里的最大的变化。概括的来讲,2015年,肺腺癌分为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浸润前病变,包括AAH和AIS,浸润性病变,包括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4、2021年版腺体前驱病变代替了浸润前病变,这将对我们的治疗、患者的诊断造成新的问题。肺原位癌患者是否是肺癌?患者的医保能否报销?已成为新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临床医生深入的理解,毕竟WHO是非常权威的机构,其做新版分类是有理由的。因此,现在就出现一个问题了,从病理角度来讲,原位癌(AIS)属于前驱病变,那临床上它到底是不是癌呢?这会使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决策、甚至后续治疗过程中,产生深刻的影响。二、2021WHO肺腺癌新分类的临床病理解析(一)相关概念1、从临床病理角度分析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或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Adenomatousatypicalhyperplasiar),非典型腺瘤性增生通常是≤5mm的病灶,局部的肺泡上皮细胞呈轻度到中度的非典型增生[1]。(图1)原位腺癌(AIS,Adenocarcinomain),通常是situ≤30mm局限性的病灶,肿瘤细胞沿着肺泡内壁框架生长,且没有基底膜的浸润,也就是没有突破基底膜[1]。(图2)微浸润腺癌(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