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MBA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宛菡****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科技大学MBA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案例.doc

中国科技大学MBA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案例.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科技大学MBA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案例[案例]1锦程集团公司位于华浦高科技工业园区的锦程集团公司,创建六年以来,无论在绩效,还是在扩展速度与规模上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该公司从一家小型软件开发公司,迅速成长为一家业务几乎覆盖信息产业所有主要领域的集团公司,发展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这自然引起企业界及传媒的关注。在最近该集团举行的有关其跨世纪发展规划的新闻发布会上,集团董事长任俊奇先生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当被问及集团成功的诀窍时,这位不到40岁的电子工程师博士,莞尔一笑,侃侃而谈。任董事长说,我们的秘诀无它,无非就是“重才”二字。本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视其人力资源为其成功之本,尤其是其中被称为人才的那些具有超常潜质与才能的人,他们是企业的精英与骨干。这里所说的才能,既可是专业技术性的,也可是综合管理性的。任先生指出,重才本是我国的传统,用贤养士,古已有之,孟尝君门客三千,刘备三顾茅庐,千古美谈。具体说来,重才体现在我们的“八才”方针上,这就是:引才、识才、容才、用才、育才、信才、护才和奖才。任先生进一步解释道:引才就是通过一切渠道来吸引人才;识才就是要有伯乐的眼力。我们决不能单凭学历、证书来定取舍。应聘者都要经过认真的测试和考评,进行初选,然后还要经历半年的试用实习期,才能做出录用决定;容才就是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做“武大郎”,不忌避贤者,怀公正之心;用才就是指用人之长,以尽其才,不致埋没、误用而浪费;育才就是对人才不仅要使用,还要教育培养,使其长处和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扬和开发,弱点得以补足和纠正;信才就是要充分信任人才,做到用人不疑,放手让人发挥其创造性。任先生说,既然录用时筛选甚严,就应充分信任。他特别提到他十分欣赏的美国成功企业之一的惠普公司,作为使用说明书中的第一要意:“我们坚信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是会自觉地尽力做好自身的工作的”;护才则是指爱护人才,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慎于惩罚,教育鼓励为主,允许犯错误,改了就好;最后是奖才,这不仅指本公司对员工所付薪酬要维持在全行业最高水平,而且敢于重赏确有成就者,不惜重金,使人才所获确能与其所指与所献一致。任先生含笑说道:能广纳天下之英才而用之,此实人生之至乐也。为了强调人力资源,即员工队伍对企业的重要性,任董事长举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机业两大巨头,即“通用电气”(GE)与“西屋”(WH)公司同时进入喷气航空发动机制造业而结果迥异的例子。通用电器公司是购并了一家现成的发动机制造公司,在资金、设备上给予大量投入,但人力上却基本使用原班人马,结果取得巨大成功,迄今仍是全球三家最大喷气发动机制造商之一。西屋公司也未吝资本,在一新址上另建新厂,招收人马,企图开启新机,结果却血本无归,铩羽而退。这说明了一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之重要。见多识广的任董事长在结束其经验之谈时,引用了美国一位很成功的大企业家所说过的一句壮语,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与启迪:“你把我公司全部财产全拿走吧,可是得把我的人才留下。那么,只要5年,就准能把所失去的一切完全恢复”。[案例]2福临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福临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珠江三角洲,是董事长兼总经理乔国栋于10年前创办的,专门生产活塞、活塞环、气门之类成品,为华南的汽车制造与修理服务。乔国栋本来在北方一家国有大型汽车制造厂的销售部门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他毅然辞职南下,在一家中外合资汽车制造公司仍搞销售工作,干了近10年后,觉得自己干销售得心应手,又已建立了一个不小的用户联络网,并攒了一笔钱,觉得与其给洋老板打工,不如自己干,于是他拉了从北方一起南下的老同事傅立朝一起辞去现职,办起了一家一共才10人的福临汽车修配站。老傅懂技术,有手艺,乔自己管公关,干供销,生意红火,很快发展了起来。三年后,又拉了一位会计出身的女强人关迪琼入伙办起了这家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乔、傅、关各占总股本的40%、30%和30%。乔国栋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干营销是他的拿手本领,坚持自己兼营销副总。关迪琼任财务副总,傅立朝任生产副总,他手下还有位生产厂长,叫刘志仁,是老傅自己找来的。事实上,创业之初,厂区布局、车间设备、工艺、质量标准,直至四位车间主任人选,全由老傅包揽,连第一批生产工人中的不少人也是由他招考进来的。老乔并未全力关注公司发展的全局和战略,至少1/4的精力花在他爱干也擅长的营销、采购和公关上。好在当时公司规模不大,市场也有利,这么干下来,效益相当不错。从一开始,公司的做法就是大胆放权,各车间主任和科室负责人都各自包下自己单位的人事职能,对自己手下人,从招聘、委派、考核、升迁、奖惩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公司领导基本不过问。七年发展,公司规模扩大到340来人,业务也复杂起来。乔总发现当初那几年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