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1亚型人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H5N1亚型人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doc

H5N1亚型人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键入文字]10300680236谷烨MED119002.01疫苗改变世界H5N1亚型人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10300680236谷烨【摘要】禽流感(BirdFlu或AvianInfluenza)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1997年,香港报道了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病例。目前,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从禽鸟类分离到了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14个国家曾发生H5N1亚型病毒感染人类的事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约是60%,家禽鸡感染的死亡率几乎是100%,人禽流感已成为全球新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抗病毒药物不断发生耐药的情况下,安全有效的疫苗可能是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减少大规模流行带来的经济损失的最重要的公共卫生方法之一[1]deJongMD,TranTT,TruongHK,etal.OseltamivirresistanceduringtreatmentofinfluenzaA(H5N1)infection.NEnglJMed,2005,353(25):2667-2672.。因此,人禽流感的疫苗研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人禽流感疫苗;免疫应答;交叉保护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病毒性传染病,可引起鸡、火鸡以及其它禽类,特别是迁徙水禽的感染,主要侵害各种鸟类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产生从无症状或温和症状到高度致死性的感染。根据禽流感病毒对易感禽的致病性将其分为无致病性、低致病性(LPAI)和高致病性(HPAI)3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中的HPAI列为法定必须上报的传染病。[2]胡建和,王青,杭柏林.禽流感病毒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0(8),35-39。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病毒粒子具有多形性,典型的AIV粒子星球形,直径为80—120nm。禽流感病毒特点主要表现为抗原的多样性和高度的变异性[3]吴久鸿,胡春梅,史宁.国内外人禽流感预防概论[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2(1),44-47,按照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表面抗原来区分,可将A型流感病毒分成若干亚型[4]ThnothyK,CheungW,LeoL,etalBiologyofinfluenzaavirus.AnnalsofNewYorkAcademyofScience,2007,1102:1-25.。目前,已发现了16种H亚型(H1—H16)和10种N亚型(N1—N10)。引起人禽流感的毒株中H5N1对人的致病性大,但即使同一亚型致病性也有不同,致病性的大小与HN抗原裂解位点上碱性氨基酸的数量有关。[5]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第二版,8001疫苗相关抗原1.1血凝素(hemagglutinin,HA)HA是构成禽流感病毒囊膜纤突的主要成分之一。HA是病毒表面的主要糖蛋白,它以三聚体形式存在于囊膜表面。HA在病毒吸附及穿膜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它决定了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同时也是决定病毒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可直接导致大流行。HA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形成α-2,3或α-2,6糖苷键结合,然后被裂解为HAl球部和HA2柄部,从而让病毒颗粒得以进入细胞[6]侯云德.分子病毒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7]金奇.医学分子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神经氨酸酶(NA)NA是一种外切糖苷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裂解存在于唾液酸末端、N—乙酰基神经氨酸及相邻糖基间酮苷连接桥,将病毒颗粒从细胞受体上释放出来,避免病毒粒子聚集,利于子代病毒离开细胞而进一步扩散和传播[4-5]。NA容易变异,直接导致流感病毒的变异。NA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虽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也不能给动物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但可以阻止病毒粒子从感染细胞中释放,使病毒的增殖减少到感染发生所需的阈值以下,进而使疾病发生的严重程度大大降低,减轻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及降低死亡率,并可提供部分交叉保护。1.3流感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P)NP由第五节段基因编码,是一种单体磷酸化的多肽,是病毒核衣壳的主要蛋白成分,与病毒的RNA多聚酶复合体和RNA节段相连形成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6-7]。NP是CTL的识别靶位,主要诱导机体产生CTL反应,为细胞免疫的主要靶抗原。NP分子在被CTL识别后,可诱导机体产生CTL反应,有效清除病毒,对不同亚型的病毒株可产生交叉保护[8]RoyS,KobingerGP,LinJ,etal.PartialprotectionagainstH5N1influenzainmicew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