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船舶与海洋工程.doc

船舶与海洋工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防灾减灾工程和防护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代码:430124授予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船舶设计与建造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总体要求是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技能为基本出发点,以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工程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独立思考分析科学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既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又能够独立地承担本专业学科中较为主要的工程设计工作、应用软件开发和实验研究任务,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本学科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实力雄厚,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和轮机工程3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先进,拥有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拖曳试验水池、造船工艺实验室、船舶结构振动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设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转化一等奖2项,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获国家专利技术15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国际重要索引刊物SCI、EI和ISTP索引的有150余篇,出版了20部学术专著和教材。本学科与日本广岛大学和英国哥拉斯哥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并设立德国劳氏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和日本常石造船公司的研究生奖学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依托辽宁和环渤海地区造船与航运基地,与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了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了“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取得了突出的科技转化合作成果。批准成立了“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连市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学科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开展高层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1、高技术含量船型与海洋平台设计技术研究2、智能船舶CAD与集成信息系统研究3、船舶CAM与特种加工技术研究4、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数字化制造与管理技术研究5、船舶结构分析、结构振动设计与控制研究6、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噪声分析与控制研究7、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环境荷载与水动力性能研究8、高性能船、仿生新技术及特种推进器及研究9、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腐蚀及防腐应用技术研究10、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强度及全寿命期非破坏控制技术三、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来自学校,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同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强调理论联系工程实际。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应充分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培养硕士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提倡以导师组制进行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为硕士生培养的责任人。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硕士生培养可聘请企业单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担任兼职导师,将工程实践作为硕士生培养的重要内容。硕士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至少做1次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或导师组负责对其学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