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报告模板(周音璇).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例研究报告模板(周音璇).doc

课例研究报告模板(周音璇).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封面:《恰利利恰利》课例研究报告任课教师:乐贤坊小学周音璇目录(可根据提交的资料适当增删)序号内容页码1基本情况22课前会议3-103课中观察114课后会议12——145课例光盘15《恰利利恰利》课例研究报告【基本情况】任教教师(含姓名、教龄、职称、科目等):姓名教龄职称科目周音璇12年小高音乐2、教学内容:《恰利利恰利》3、观察教师:陈珂房秀东陈晓君4、观察点:学生能自主积极投入音乐教学活动中5、活动背景:本课例是我校乐贤坊小学与花都区冠华小学“同课异构”活动的课例。【第一、二次课前会议】时间:第一次:2012-3-30第二次:2012-4-17(一)任课教师说课《恰利利恰利》说课稿一、教学理念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本节课——学唱《《恰利利恰利》。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二、教材分析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课《恰利利恰利》。《恰利利恰利》是一首稍快而热情的印尼歌曲。它优美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印尼人在田间劳动的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歌词形象地描绘了庄稼人在田间劳动时的热情景象。歌曲有两部分组成(齐唱+合唱),齐唱部分连续八次出现相同的节奏型,(XXXXX|XXX)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第五句分成两个声部,第一声部先唱,第二声部是第一声部节奏的浓缩和模仿,用弱(p)的音量衬托在第一声部的长音中,好似回声的效果,表现出印尼农家人耕作播种的意境。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爱说、爱唱、爱演、善于模仿等特点,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将较难的技能技巧化为学生喜爱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技能,让整个教学过程既生动又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领他们吸收丰富的音乐营养,进行美的熏陶。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愉快的心境。由此,我设计了以下教法:1、启发激趣法:运用简单的几张印度尼西亚图片,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印尼的风光、让学生了解印度尼西亚的基本文化特点。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为回声音效的发声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歌曲后面的合唱减轻了难度。2、引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倾听、模仿,帮助学生了解思考什么样的声音、情绪适合体现这首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3、积极评价法: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用眼神、笑容、手势、给予学生肯定的鼓励。(2)说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1、听唱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从听入手,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教师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2、自主学习法: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和处理歌曲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教学歌曲,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氛围,还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3、创造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试。如:在处理歌曲时,引导学生自己用声音、动作和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五、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学习简单的二部合唱,并能尝试用打击乐器处理歌曲。2、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六、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能用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