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优秀课例研究报告:——《家庭消费的内容》教学片断与评析十四中政治组我曾听过一节高一政治的公开课,教学内容是高一《家庭消费的内容》。执教的老师遵循新的课程理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搭建探究性的问题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采取“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探究和交流活动,构筑了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撷取这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谈谈我的看法。一、教学片断教学准备:课前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7一8人,男女搭配,相向而坐,围成一桌。各个小组选出组长,进行组内分工,每个小组都有记录人、发言人和协调人等。教学片断:教学内容为家庭消费的分类[回归生活创设情境]师:大家回想一下,每个星期到校以前,是不是有个向父母伸手要钱的招牌动作?(师伸出一只手,模拟学生向父母要生活费的动作。师幽默的语言和滑稽的动,作引来同学们笑声一阵)师: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费主要用在哪些项目上了?(学生发言时,师在副板书处写出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词)生1:(1)食品;(2)日常生活用品,如牙膏、牙刷等;(3)文化学习用品,如书籍;生2:(4)药品;(5)服装;(6)理发;(7)修理,如修鞋、修笔等;(8)乘车上学;生3:(9)为同学点歌;(10)到录像厅看录像;师:最近,我的家庭想在以下几个方面消费:跟旅游团出去旅游一次,买一辆汽车,买几盘录像带。师(一边说明自己的消费计划,一边继续书写副板书):(11)跟旅游团旅游;(12)买一辆汽车;(13)买几盘录像带。[关注现实生活,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开始探究之旅。师生幽默诙谐的话语和动作,使课堂里荡漾着春风,充盈着欢笑,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对话氛围,消除了学生内心的拘束和紧张,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联系情境设计问题]师:如果按照家庭消费的内容来分,家庭消费可分为:A类:物质生活消费;B类:精神文化生活消费;C类:劳务消费。刚才我们所列出的1—13个家庭消费项目中,哪些属于A类?哪些属于B类?哪些属于C类?请大家参考课本P75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教师设问,巧妙地把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桌为师生讨论和交流搭建了平台](小组讨论之后,推举代表发言)[对话交流分享感悟]生1(第1小组发言人):我们小组的分类结果是:属于A类物质生活消费)的有:(1)、②、④、(5)、(12)、(13);属于B类(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的有:(3)、(10)、(11);属于C类(劳务消费)的有:(6)、(7)、(8)、(9)。(师把生1的发言记录在副板书的下方)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或者你分出的结果和生1分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2:我认为,几盘录像带应属于B类。师(追问生2):能说明你的理由吗?生2:录像带的作用主要是娱乐身心,是满足人的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不是满足人的物质方面的需求。生1:(站起来与生2争辩):物质生活消费包括吃、穿、住、用、行的消费,几盘录像带是满足人们“用”的需要,所以还是应该属于A类。生2(站起来与生1争辩):照你这么说,文化学习用品也属于A类了,,它也是满足人们“用”的需要啊。人们买消费品就是为了能满足人们“用”的需要,这里关键是要分清楚,是用于物质生活的需要,还是用于精神生活的需要。(师对着生1和生2竖起了双手的大拇指,带头鼓起了掌。此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师:谢谢你们两个同学围绕这个问题所作的精彩辩论!这里区分A类和B类的关键,就如生2所说的,是要分清消费品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还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看来,真理是越辩越明。下面让我们继续在探究和交流中学习。对生1的分类结果还有不同的看法吗?生3:物质生活消费包括吃、穿、住、用、行的消费,跟旅游团旅游,是属于“行”的范围,所以,我认为,跟旅游团旅游应属于A类。师(听到此观点后,愣了片刻):他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大家对他的观点怎么看?傲室里沉静了片刻)生4:这里的“行”不包括跟旅游团旅游。生3:那你说这里的“行”指什么?生4:前面的“吃”,是指吃的东西,“穿”,是指穿的衣服,“住”,是指住的房子,·“用”,是指用的物品,依此类推,这里的“行”是指行的工具,比如说一辆汽车。(同学们对生4的观点点头表示赞同)师(追问生4):你认为,跟旅游团旅游属于哪一类?生4(思考了片刻):旅游可以使人得到休闲的机会,起到娱乐身心的作用,所以,我认为跟旅游团旅游属于B类。师(听到此观点后,迟疑了片刻):让我们听听其他同学对此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生5:旅游是一个过程,花钱所买到的是旅行社提供.的服务过程。所以,我认为,跟旅游团旅游应属于C类。师(饶有兴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