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语文备考讲义之正确使用成语(5课时)考点扫描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等级:D级(应用)题型:选择题(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说明: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解读:重点:高考每年都考成语,考查的重点一般是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难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依据高考试题寻找复习规律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05江苏)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小结:高考成语考查规律1、从成语结构来看,所考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格成语。2、从成语的来源来看,绝大多数是教材中出现过的成语或报刊上经常见到又常用错的成语。较生僻的成语/词语(如:“微言”、“细大不捐”、“不刊之论”、“不孚众望”、“万人空巷”等)不是考察的重点,我们只需了解其意义即可。3、从试题的组合来看,所涉及的四个成语大都从成语的意义、使用对象、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进行考查。误用类型以对象错位居多,以前常考的褒贬不分有减少的趋势,望文生义可能增加,不合惯用句式近5年都没考。近年来全国卷对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当、不合情理等误用类型的考查大体持平:4、从考查形式来看,主要是成语使用正误判断的单项选择式,今年考选择使用“不恰当”的一项,往年多为恰当的一项,因为成语的使用宜于正面引导。四个近义成语的选择这种题型考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样考试面太窄,可能将词语辨析放入此题中。成语误用类型归纳望文生义褒贬颠倒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主客混淆搭配不当不合逻辑重复累赘一、望文生义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不错。爽,差错。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细大不捐: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授,献出。不孚众望:“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足为训: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安土重迁: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例句:入夏以来,长江、黑龙江流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错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例句: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错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例句: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错▲注意多义词,两可词左右逢源: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例句: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错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形容都市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例句: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正确3、指手画脚:多用来指轻率地指点、批评,也可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示意。例句: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错4、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例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秀色可餐地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正确例句: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