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曾琪****是我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跷跷板》教学设计.docx

《跷跷板》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跷跷板》教学设计《跷跷板》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跷跷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跷跷板》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学说儿歌,感受朗诵儿歌的乐趣。2、初步感知高和低。活动准备挂图若干个跷跷板模型,活动前组织幼儿玩跷跷板。活动过程一、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导入。师:刚才我们去哪里玩了?玩了什么?你们觉得好玩吗?二、教师出示大图,引导幼儿观察后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玩什么?跷跷板是怎么玩的?三、教师出示自制跷跷板,边摆弄跷跷板边示范念儿歌。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小的跷跷板,我们一看,这个跷跷板长得和我们玩的跷跷板一样吗?今天跷跷板也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听听,跷跷板里的儿歌都说了些什么:“跷跷板,两边翘,翘一翘,翘一翘,高高低低真奇妙。”这首儿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跷跷板》,小朋友在玩跷跷板的时候是怎样子的?(一边高一边低)四、学念儿歌。1、教师示范朗诵后提问:师:儿歌叫什么名字?2、教师边摆弄跷跷板边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念这首跷跷板的儿歌吧!念儿歌的时候,老师大声念,请小朋友小声的跟着老师念,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3、教师边用手演示边与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师:老师不仅带来了模型跷跷板,看,老师的手也能变成跷跷板哦,看看老师变成的跷跷板会不会念儿歌呢?我们一起它好吗?4、幼儿边模仿老师的动作边大声念儿歌。师:现在也请你们把自己的小手伸直,变成跷跷板,用好听的声音一起念儿歌吧。五、一边念儿歌,一边做《跷跷板》游戏。1、先请两名幼儿上来做示范。师:请大家想想:还可以怎么变跷跷板呢?(先请幼儿思考后教师再请一名幼儿上来做示范,边做边念儿歌)2、请幼儿自发找朋友,两个为一组,集体一起边做游戏边念儿歌。师: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两个一起上来做跷跷板的游戏吧,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做一边念儿歌。六、发给幼儿跷跷板模型,边玩边念儿歌。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很多跷跷板的模型,它们也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模型,一边玩一边和老师念儿歌吧。活动延伸刚才老师教给小朋友玩跷跷板的游戏,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出去外面玩跷跷板的游戏吧。《跷跷板》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教学难点: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过程:(一)看轻重:(1)师: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大家有兴趣吗?叫一位小朋友上来两臂侧平举,老师讲两个重量不同的书包放在他的两个手臂上(2)师: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轻重。(教师出示课题)(3)师:根据你们刚才获得的经验,说说哪个轻、哪个重?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二)掂一掂:⑴师:再来看看老师手里的两本书。猜猜哪个轻,哪个重?⑵让学生自由猜测。⑶让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验证刚才的猜测。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生:我想告诉同学们,我们用眼睛看的不一定是对的。⑷教师小结:⑸学生体验活动: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自己的数学书和课堂作业本谁轻谁重。把自己认为轻的物品举高些,重的放低些。(三)称一称:(1)师: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谁来试一试?(分别请三名学生上台来掂一掂,得到的结论不一样)(2)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不准,那该怎么办呢?(3)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小能手,(出示并介绍天平)用它来称一称就知道了。(师操作,把苹果和梨子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4)师:物体的轻重与大小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大的东西不一定就重,小的东西不一定就轻。要想判断准确,我们需要怎么办啊?(称一称)(四)练一练:(1)第1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2)第2题,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谁轻谁重的?你发现了什么?(五)小结:师:这节课上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跷跷板》教学设计3活动目标1.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并乐意唱歌。2.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学唱歌曲《跷跷板》3.在活动过程中会与同伴合作重点难点重点:用欢快的声音学唱歌曲难点:学会与同伴合作活动准备玩跷跷板视频、曲谱《跷跷板》、幼儿游玩跷跷板的经验活动过程一、运用情景及视频,进行开嗓练习及初步感知音乐旋律。1.模范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进行开嗓练习。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坐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