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风险管理精讲班第22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风险管理精讲班第22讲讲义5.4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5.4.1风险监测1.风险诱因/环节2.关键风险指标关键风险指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①相关性②可测量性③风险敏感性④实用性确定关键风险指标的三个步骤为:第一步,了解业务和流程;第二步,确定并理解主要风险领域;第三步,定义风险指标并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确定主要的风险指标。根据操作风险的识别特征,操作风险关键指标包括包括人员风险指标、流程风险指标、系统风险指标和外部风险指标。①人员在当前部门的从业年限②员工人均培训费用③客户投诉占比④交易结果和财务核算结果间的差异⑤前后台交易不匹配占比⑥系统故障时间⑦系统数量⑧反洗钱警报占比3.因果分析模型因果分析模型就是对风险诱因、风险指标和损失事件进行历史统计,并形成相互关联的多元分布。为量化操作风险,邓肯·威尔逊开发出了“因果关系模型”方法,运用VaR技术对操作风险进行计量。5.4.2风险报告程序1.岗位设置及职责①各部门对操作风险的管理情况负直接责任。②设置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或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③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2.报告路径一般而言,各业务部门负责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报告至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分析、评估后,形成最终报告,并呈送高级管理层。需要注意的是,风险报告在完成后到报送至高级管理层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还需要必要的检查和确认,以保证报告的内容以及风险评估的流程与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相符。5.4.3风险报告内容风险报告内容大致包括风险状况、损失事件、诱因及对策、关键风险指标、资本金水平五个部分。1.风险状况风险评估结果通常以风险图、风险表等形式来展示。2.定损事件3.诱因与对策4.关键风险指标5.操作风险资本水平第六章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或增加资产的能力,其基本要素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数量。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因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状况对商业银行运营将产生积极的作用:①增进市场信心,向市场表明商业银行是安全的并有能力偿还借款;②确保银行有能力实现贷款承诺,稳固客户关系;③避免商业银行的资产廉价出售;④降低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所需支付的风险溢价。6.1流动性风险识别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两个方面。①资产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可以随时得到偿付或者在不贬值的情况下出售,即无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背景知识: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资产主要包括:现金,超额准备金,可在二级市场随时抛售的国债、债券、票据和其他证券类资产,短期内到期的拆放/存放同业款项、贷款、贴现、回购、证券类资产和其他应收款,其他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产按流动性高低分为四类: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其他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商业银行可出售的贷款组合;流动性最差的资产。②负债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需要的资金。筹资能力越强,筹资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由于零售客户和公司/机构客户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敏感度有差别,因此负债流动性应当从零售和公司/机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背景知识:流动性负债流动性负债主要包括:活期存款、短期内到期的拆放/存放同业款项、中央银行借款、定期存款、发行的票据和债券、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其他短期内应支付的负债。6.1.1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是指,在未来特定时段内,到期资产数量(现金流入)与到期负债数量(现金流出)的构成状况。最常见的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情况时,商业银行将大量短期借款(负债)用于长期贷款(资产),即“借短贷长”,因此有可能因到期支付困难而面临较高的流动性风险。通常认为商业银行正常范围内的“借短贷长”的资产负债结构特点所引致的持有期缺口,是一种正常的、可控性强的流动性风险。背景知识:国际最佳操作实践香港金融管理局规定的法定流动资产比率为25%。除此之外,香港金融管理局建议商业银行将一级流动资产(可在7天内变现的流动资产)比率维持在15%以上,并保持7日内的负错配金额不超过总负债的10%,1个月内的负错配金额不超过总负债的20%。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直接影响着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因为任何利率波动都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产生波动。外部市场因素的变化同样会影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在实践操作中,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