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第一节脊髓炎概述(ɡàishù)一.定义(dìngyì)灰质(huīzhì)连合中央管二、脊髓炎的分类(fēnlèi)三、病因(bìngyīn)及诱发因素四、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及预后第二节临床特点一、临床表现二、主要(zhǔyào)并发症由于脊髓炎的主要病理表现为病变区域神经元坏死、变性、缺失,白质中血管周围髓鞘脱失、炎性细胞渗出、胶质细胞增生(zēngshēng)等致脊髓功能丧失或减退,所以其评价可按脊髓损伤进行。一、脊髓损伤(sǔnshāng)水平的确定2.几个(jǐɡè)概念感觉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jùyǒu)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伤最严重的脊椎节段。不完全性损伤如果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S4~S5)保留部分感觉或运动,则此损伤被定义为不完全性损伤。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肤交界处和肛门深部的感觉。骶部运动功能检查是通过肛门指检发现肛门外括约肌有无(yǒuwú)自主收缩。部分保留带此术语只用于完全性损伤,指在神经平面以下一些皮节和肌节保留部分神经支配。有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的节段范围称为部分保留带,它们应按照身体两侧感觉和运动功能分别记录。例如(lìrú),如果右侧感觉平面是C5,C5~C8存在部分感觉,那么C8应被记录为右侧感觉部分保留区。二、脊髓损伤水平(shuǐpíng)的评定第三节脊髓炎的康复(kāngfù)评定第三节脊髓炎的康复(kāngfù)评定应用(yìngyòng)本标准时需注意第三节脊髓炎的康复(kāngfù)评定二、脊髓损伤(sǔnshāng)程度的评定第三节脊髓炎的康复(kāngfù)评定三、运动(yùndòng)功能的评定四、感觉(gǎnjué)功能的评定五、反射(fǎnshè)的评定六、性功能障碍(zhàngài)的评定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énglì)的评定八、功能恢复(huīfù)的预测八、功能(gōngnéng)恢复的预测(二)步行(bùxíng)功能可简分为以下几类(二)步行功能可简分为(fēnwéi)以下几类九、脊髓损伤康复疗效(liáoxiào)评定脊髓损伤(sǔnshāng)康复疗效评定第四节脊髓炎的康复(kāngfù)治疗康复治疗目标(mùbiāo)与方法康复(kāngfù)流程一、制定(zhìdìng)康复目标应注意的问题不同损伤(sǔnshāng)节段的潜在能力:C2~C4:斜板床上站立C5~C7:平行杠内站立C6~T5:平行杠内行走T6以下:如果有脊柱伸肌和腹肌肌力在3级或3级以上则可达到功能性步态以稳定骨盆和躯干;或借助步行器行走。T10~L3:靠下肢支具和拐杖行走L3~L5:靠AFO行走(4点步或迈越步态)1.急性卧床(wòchuánɡ)期(发病后6~8周内)采用床边训练的方法,主要目的是防止废用综合征,为以后康复创造条件。注意:脊髓炎急性期患者并有感染症状,康复训练应视患者病情给予适当剂量,防止疲劳太过,影响病情。1.保持良好姿位2.防止褥疮3.坐起训练4.站立(zhànlì)训练5.关节被动活动训练6.物理因子治疗7.其他中医针灸、按摩推拿等2.亚急性期(发病(fābìng)后8~12周)目标(mùbiāo)与评估:至恢复期时,患者感染症状基本消失,遗留各种功能障碍,根据病情,除上述处理外,还应做以下治疗:1.健肢的主动关节活动或抗阻运动2.肌力维持和增强训练3.垫上训练4.轮椅操纵应用训练5.站立、步行训练6.物理因子治疗7.其他中医针灸、按摩(ànmó)推拿等二、根据(gēnjù)脊髓病变部位的康复训练2.颈5完全性脊髓损伤(1)这类患者肩关节能活动,肘关节能主动屈曲,但缺乏伸肘和腕、手所有功能;由于肋间肌麻痹而致呼吸功能差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不能独立翻身和坐起;自己不能穿戴辅助具;日常生活绝大部分需他人帮助。(2)对患者的训练主要有:①增强肱二头肌(屈肘肌)的肌力;②学习使用矮靠背轮椅,并在平地上自己驱动;③有条件时可使用电动轮椅;④学会使用固定于轮椅靠背扶手上(shǒushànɡ)的套索前倾减压或利用双肘支撑轮椅扶手减压(图9—1);⑤可把勺子固定于患者手上(shǒushànɡ),练习自己进食;⑥呼吸功能训练同颈4;⑦站立训练同颈4;⑧关节活动训练同颈4。3.颈6完全性脊髓损伤(1)这类患者缺乏伸肘、屈腕能力,手功能丧失,其余上肢功能基本正常;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肋间肌瘫痪,呼吸功能减弱。(2)这类患者能驱动轮椅(平地),可在手轮圈上缠橡皮条和戴防滑手套,以增大摩擦力;坐位时能给臀部减压;利用床栏能翻身;利用肘屈肌勾住系于床脚的绳梯可以从床上坐起;利用一个万能(wànnéng)袖带(需要时套在手上,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