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0550《敦煌变文校注》识读语词散记第一篇:0550《敦煌变文校注》识读语词散记《敦煌变文校注》识读语词散记赵家栋付义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提要结合中土文献和佛经材料对《校注》中的部分语词校注及待考词语“粗牞”、“团估”、“梭梭”、“芳拨”等作了尝试性的延证考释,以补现今敦煌变文语词考释的不足。关键词粗牞团估梭梭芳拨对敦煌变文中的疑难词语的考释,前辈学者已经作出了巨大的成绩。在识读张涌泉、黄征二位先生的《敦煌变文校注》(以下简称为《校注》)过程中,笔者不揣浅陋,对《校注》中的部分语词校注及待考词语作了尝试性的延证考释。然笔者研习敦煌文献时间不长,在其延证考释中难免有寡证难明、晦涩不通的之处,烦请博雅之士斧正。一粗牞象儿取得荆杖到来,数中拣一条粗牞,约重三两便下是。(《舜子变》201·12①)《校注》:牞,见于《玉篇》:牞,牛大力。音居求切,恐未合文义。按:“牞”当为“朸”之讹。手写体中木旁承上字连书作,与相似而讹。“朸”是“棘”的异体。《诗经·小雅·斯干》:“如矢斯棘。”“棘”韩诗作“朸”。《说文·木部》“朸”字王筠句读:“朸,《毛诗》作棘。”冯登府《三家诗异文疏证》卷上:“勒、棘、朸,并通字。”《老子》:“师之所处,荆棘生焉。”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师之)所处,楚朸生之。”《水经注·淯水》:“棘水自新野县南流入淯水,谓之力口。棘力声相近,当为棘口也。”《广雅·释器》:“,勒也。”在敦煌写本中,棘常作。《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唐写本《毛诗故训传》(伯二五二九)与唐写本《鄁栢舟故训传第三毛诗国风郑氏笺》“棘”皆作“”。《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棘,其实之食。”及《诗·唐风·葛生》:“葛生蒙棘,蔹蔓于域。”唐写本《毛诗故训传》(伯二五二九)“棘”皆作“”。陆德明《经典释文》“棘,从两是“棘”之俗写。“朸”又可从棘作“,俗作‘’”,《集韵》:六直切,入职来。,赵魏间呼棘。”《集韵·职朸,《广韵》:林直切,入职来。可知“朸”、“”声韵皆同,“朸”是“”之借,“”又”,《广韵·职韵》:“韵》:“,赵魏之间谓棘曰。”“粗朸”即为“粗棘”,“粗棘”与上文“荆杖”相对,指较粗的带刺的荆,由此则文义允洽。二囗我论(轮)祗此不绍,作个师僧,囗我他人!(《难陀出家缘起》591·13)《校注》:缺文原卷作“”,未详何字,待考。按:此处“”当是搭的草书,“我”当为乘之草书误录。“乘”、“我”草书相似,常常致误,项楚先生已有发凡。“搭乘”应是同义连文,搭亦有“乘”义,唐廖融《梦仙谣》:“星稀犹倚虹桥立,拟就张骞搭汉槎。”宋苏轼《论高丽进奉状》:“仍与限日却差船送至明州,令搭附周便海船归国,更差人船津送。”佛教中常以乘舟渡河来喻佛法渡人,这里“搭乘”意②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果之一。湘教通[2004]284号为拯救超渡。全句意为“好端端的一个眼前轮王不去继承,却做了个僧人,拯救超渡别人。”由此文意允洽。三团估经内自云团估价,六殊(铢)可以买婆娑。(《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二)》721·10)《校注》:团估,同义连文,估量义。《朱子语类》卷九〇:“高祖也知他必不杀,故放得心下。项羽也是团量了高祖,故不敢杀。”“团量”义同。按:校注释义不误,但团何以有估量义?“团”当为“揣”之借。揣,《集韵》有“徒官切”音,为定母平声桓韵。团,《广韵》有“度官切”音,也为定母平声桓韵。再有古籍中从专(專)得声的字与从得声的字常可互借,“揣”通“团(團)”,《文选·马融》:“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李善注:“揣与团古字通。”“揣”通“抟”。《淮南子·俶真训》:“其袭微重妙,挺挏万物,揣丸变化,天地之间,何足以论之?”杨树达证闻:“下文云:‘提挈阴阳,嫥捖刚柔。’注云:‘嫥捖,和调也。’揣丸与嫥捖同。”其实“团估”与“揣估”同,“团量”与“揣量”同。估、量同义,“揣估”与“揣量”同义。“揣估”文献不常见,而与其同义的“揣量”文献中常见,《宋书·郑鲜之传》:“若舆驾造洛阳而反,凶丑更生揣量之心,必启边戎之患。”唐刘禹锡《唐故朝议郎守尚书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执文章权衡以揣量多士。”唐以后文献中表“估量”义的“团”或“抟”习见:(1)非不多情,自僝自僽,争奈他家不自由,我团着情取个从今后为伊瘦。(《古本董解元西厢记》卷四)③(2)旧日做下的衣服一件小,眼慢眉低胸乳高,管有兀谁厮般着,我团着这小妮子做破大手脚。(同上卷六)(3)眼来眼去又无言,教我怎生团。(晁元礼《少年游》词)(4)伯泰《大事记》忒藏头亢脑,如抟谜相似。(《朱子语类》卷一百五)(5)若是屈曲之说,却是圣人做一个谜与后人猜抟,决不是如此。(同上卷六十七,笔者按:原书“抟”作“搏”,“搏”当为“抟”之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