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讲义3.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理学讲义3.doc

生理学讲义3.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第二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第三节中枢抑制第四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第五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第七节脑电活动、睡眠和脑的高级功能前言一.神经系统在动物机体活动中的主导地位1.神经系统是动物机体的各种活动的管理机构2.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二.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功能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两大部分2.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有很大的差异3.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在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中有很大差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水平-----条件反射脑:小脑(高级反射中枢)-----调节躯体运动间脑-----体温调节,摄食,饮水,内分泌调节脑中脑皮层下脑结构干脑桥(与基本生命活中枢神经延髓动有关中枢)-----血压,呼吸等调节(处理信息灰质:前角,后角,侧角-----简单原始反射(反射功能)整合信息)脊髓白质:前索,后索,侧索-----联系脑与脊髓的传导通路(传导功能)脑神经按解剖分脊神经周围神经感觉(传入)神经:传导冲动由周围→中枢按功能分运动(传出)神经:传导冲动由中枢→周围(传达信息)神经系统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脊髓表1.在不同水平切断脑干,猫某些机能的改变去脑动物中脑动物桥脑动物脊髓动物完整动物(去两半球(孤立前(去大脑动(孤立脑)动物)脑)物)+条件反射++体温调节++行走+++翻正++++站立++++呼吸+++++心博+++++脊髓反射其它特征正常低能,假怒昏睡去大脑僵直脊髓休克正号(+)表示有或基本正常;负号(-)表示无或严重破坏.前言三.神经系统功能的分类1.运动功能:躯体运动,内脏活动2.感觉功能:躯体感觉,内脏感觉和特殊感觉3.高级功能:各种复杂行为第一节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主要细胞组成是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系统表现出的一切兴奋传导和整合等机能特性都是神经细胞的机能。?胶质细胞占脑容积一半以上,数量上大大超过神经细胞,但在机能上只起辅助作用。一.神经元和突触1.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系统是由无数独立的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是其结构单位和生理功能单位。?神经元,一般包括:–神经细胞体(胞体)–轴状突起(轴突)–树状突起(树突)2.突触(synapse)?定义–每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它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此相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分类–主要的突触组成可分为三类:?作用一个神经元突触传递其它神经元2.突触(synapse)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约20nm)3.缝隙连接(gapjunction)?缝隙连接是指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电紧张传递作用一般是双向的;传递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2~3nm?这种电突触传递有助于促进不同神经元产生同步性放电。4.非定向突触传递交感节后纤维副交感节后纤维(曲张体)二.突触传递的电生理研究1.突触传递突触前神经动作电位兴奋-分泌耦联突触间隙突触后电生理学变化神经递质释放递质与受体相互作用突触传递过程的图解?化学性突触传递一律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中介,这种物质叫神经递质。?化学性突触传递是单向的,且存在突触延搁(约0.5~1.0ms)。2.突触后电位的本质?根据突触后电位的反应,将突触分为两种: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反应,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这是兴奋性突触。?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反应,即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IPSP),则是抑制性突触。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兴奋通过突触的机制:1).神经轴突的兴奋冲动2).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兴奋?Ca+↓?前膜释放化学递质3).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弥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关受体4).突触后膜对一切小离子(以Na+为主)的通透性升高,产生局部兴奋,出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5).EPSP在突触后膜神经元始段处转化成峰电位,爆发扩布性兴奋6).兴奋传至整个神经元屈肌运动神经纤维伸肌运动神经纤维屈肌伸肌屈肌运动神经元伸肌运动神经元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的形成机制:IPSP是突触后膜对某些小离子(包括K+,Cl-,尤其是Cl-,但不包括Na+)通透性增加所引起的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原理神经冲动?突触前膜去极化前膜对Ca+通透性?Ca+进入末梢?前膜释放递质?递质与后膜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