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培养方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培养方案.pdf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培养方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2012年6月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2012级开始执行)一、适用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二、培养目标具有管理学科的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管理学知识,系统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独立从事管理学的教学与独创性研究工作,以及企业中高层领导的管理实践和对应的研究工作。三、知识机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数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前沿理论。2、专业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重掌握管理科学、复杂系统和优化决策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3、交叉学科知识可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二)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1、普通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9。课程设置见附录一。2、直读博士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41,课程设置见附录二。(三)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入学后三周内,博士生需按照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在博士项目协调人的指导下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教学办公室备案。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征得博士项目协调人同意后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并经博士项目协调人签字后送院教学办公室备案。(四)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正式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性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下面两个部分:(1)综合笔试:以考察基础知识和方法论等的掌握为目的,考试内容涵盖信息管理、运作管理、运筹学和统计。综合笔试采取隐名评卷的形式。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的十月举行,教学办公室会提前一个月通知。如综合笔试没有通过,可在下一年补考一次。1(2)开题报告:以考察学生研究能力为目的博士生在论文指导小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开题报告由以论文指导小组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并邀请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院教学办公室备案。博士生应在三年之内(最迟不能超过三年半)完成并通过开题报告。自开题报告通过至申请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以上两项都通过,才能认定资格考试通过。资格考试不通过者,将进行相应的学籍处理。(五)博士论文指导小组的确定博士生通过资格考试中的综合笔试后,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在系主任和博士项目协调人的指导和帮助下,确定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或指导小组。指导小组由最多三位老师组成,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六)博士生论坛博士生论坛由经济管理学院统一组织,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增强博士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博士生积极参加博士生论坛。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博士生论坛上参加宣讲。(七)学术活动和学术报告博士生在学期间每学期应参加四次以上学术报告,其中也可包括博士生论坛的活动。经博士项目协调人或导师签字后提交教学办公室记录成绩,最晚于答辩前一个学期完成。(八)学术论文写作体验为了鼓励博士生尽早开始学术论文的写作,在博士学习的第二年起在老师(不一定是论文指导老师,可以是特聘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写作一篇学术论文。此论文应该具备学术规范性和严谨性,可以不是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此学术论文应在二年级春季或者三年级秋季完成。(九)社会实践按学生手册中《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执行,由学院研究生工作组具体负责。(十)预答辩最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进行论文工作总结报告。邀请五位以上相关领域教师对论文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意见。四、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小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学术上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的能力。2博士论文必须经过至少两位专家双向隐名评审和两位专家公开评审。博士生必须在预答辩通过后,在研究生院规定的送审时间内,向研究生院提交两本论文进行隐名评审。论文要求不包含导师及博士生姓名,不包含致谢和个人简历。隐名评审论文送完后,由博士生本人送公开评审专家。评审意见返回并通过后,方可申请答辩。五、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按照2012年6月12日经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