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pdf

(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新课标要求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一起看看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欢送查阅!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1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阅读课文,了解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能说出故事的梗概。2、勾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能说感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自读自悟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杨靖宇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歌颂之情,从而激发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故事梗概,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1、游戏:猜人名。课前,和学生进行“猜人名〞的互动游戏,学生根据人物主要特点的描述猜想出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几位英雄,从而引出杨靖宇。走过悠悠的历史长河,有许多人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上。杨靖宇就是其中的一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图片),在我们的领土上烧杀抢掠,从此,英雄的中华儿女就开始了为期八年的抗日战争,这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杨靖宇的事迹更是惊天地泣鬼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生读课题)抗日英雄杨靖宇,师板书课题。设计理念:(游戏导入)由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几位英雄引出杨靖宇和他生活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从而导入新课。这样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又能使学生明白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尽快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更快进入学习状态。2、出示本单元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意图:出示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二、初读感知,理清文脉1、初读课文,掌握字词。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对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大概了解,并给学生质疑的时机。2、细读课文,复述梗概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概括故事梗概这一学习目标,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由于六年级学生大局部已经具备预习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因此主要采用生自学、师由扶到放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或者文中重点词进行概括训练。随机板书:不幸被围、突围五天、分开突围、单独周旋、壮烈牺牲读了两遍课文,你觉得杨靖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生自由答,师引导:杨靖宇的优秀品质不只是这些,课文通过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更多,本课的特色就是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值得我们仔细品味。)三、品读感悟,探究展示探究问题: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杨靖宇的什么品质探究提示:1、用我们学习的浏览方法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的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2、可以抓住杨靖宇的语言、行动、神态这些细节描写谈感受。3、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4、代表发言,不完整之处本组成员可以及时补充。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因此,对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的突破,主要通过引导学生细读品悟、探究展示,感受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使学生学会迁移,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全面地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在汇报交流过程中,随机板书:关爱战士、舍己为人、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根底上,出示关于细节描写的句段,通过多样化多角度设身处地的朗读,再次感受英雄之爱、英雄之勇、英雄之不屈,使杨靖宇的崇高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在朗读中通过揣摩细节描写的妙处再次感受杨靖宇的高尚品质。5、杨靖宇牺牲后,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杨靖宇大无畏英雄气概的崇敬之情,我采用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和引读的方法学习杨靖宇牺牲后的局部。)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与,了解地球有关知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做旁批。(2)图文结合,借助直观、形象的感知帮助体会地球的美以及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