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工作规范.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2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工作规范.ppt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工作规范.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工作规范工作背景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的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在发达国家已很规范和成熟。FAD\WHO\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监测计划和评估计划,世界100多个国家参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加入该计划。2000年开始建立该系统。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引起的婴幼儿罹患“肾结石”的食品安全事件。各种污染物复杂性和导致健康损害的不可预知性,我国现有的疾病监测机制难以有效发现和识别。许多食源性疾病呈现慢性或亚急性机体损害,病例在人群中累积过程缓慢,分布松散,疾病不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很难采用某种特定疾病报告的方式进行监测。针对这类可能在人群中发生的食源性健康损害,有必要建立以医疗机构为报告主体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机制,一旦出现类似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发生,能够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定义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报告的范畴:(1)国家法定传染病;(2)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个案或事件;(3)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4)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5)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工作目标:建立以临床征候群为基础、以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监测和报告主体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临床报告和预警机制,及时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尽早发现具有潜在公共卫生意义的食源性健康损害,发现报告率达100%。工作机制: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监测内容监测对象监测对象为试点医院所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特别关注内科(如消化内科、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和儿科的就诊者。监测内容:具体见《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附件1)。病例基本信息主要症状、体征检查结果主要诊断可疑病因可疑食品上报原因填表机构、填报人、填表日期报告流程4、医院专管人员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5、医院专管人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所在地CDC,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6、试点医院所在地CDC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后,应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协助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必要时可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专家支援)进行会诊确认,该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7、经专家组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由试点医院所在地CDC通过网络填报电子报告卡上报,并将信息反馈试点医院;8、国家和省级CDC在接到报告后,确认是否应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启动标准见附件2),若需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应通知试点医院所在地CDC按照《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个案调查表》(见附件3)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网络上报;地(市)级和区(县)级CDC也可以根据附件2中规定的流行病学调查启动标准,或视食源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自行决定是否启动流行病学调查;9、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其它信息,对报告病例/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职责分工(2)组织院内会诊如果发现有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报告,应尽快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在会诊结束后的1个工作日内,向试点医院所在地疾控机构提交《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和患者的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3)配合当地疾控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所在地和上级疾控机构需要进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时,试点医院应当积极配合疾控机构进行病例相关信息的调查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4)按时上报结果按月将监测任务执行、开展情况和结果以纸质表格(加盖单位公章)和电子文档形式在下个月的5号之前上报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试点医院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月报告表三、疾控中心(1)疾控中心在收到报告卡后应于1个工作日内汇报至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报告卡后的3个工作日内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必要时可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专家支援)完成会诊确认,经专家组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由试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网络报告平台填写电子报告卡上报,同时将专家组会诊结果反馈至试点医院。(2)接受试点医院提交的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后,负责对报告卡的内容进行审核,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