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虚词——不能单独(dāndú)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2003年—2017年200多套高考题虚词(xūcí)统计04(浙江(zhèjiānɡ)卷):其以而乃05(浙江(zhèjiānɡ)卷):则以且之06(浙江(zhèjiānɡ)卷):也而其于07(浙江(zhèjiānɡ)卷):乎且以焉08(浙江(zhèjiānɡ)卷):其乃于与09(浙江(zhèjiānɡ)卷):以而为之10(浙江(zhèjiānɡ)卷):其而焉于11(浙江(zhèjiānɡ)卷):所因以于12(浙江(zhèjiānɡ)卷):以而其所13(浙江(zhèjiānɡ)卷):且也则之14(浙江(zhèjiānɡ)卷):而者于以15(浙江(zhèjiānɡ)卷):也则而之16(浙江(zhèjiānɡ)卷):与若所而17(浙江(zhèjiānɡ)卷):以之其而不少文言虚词可以同时(tóngshí)兼有实、虚两种用法,很多又在虚词范围内有多种用法。(1)兼词。兼词是兼有两个(liǎnɡɡè)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liǎnɡɡè)词属于两个(liǎnɡɡè)不同的词类。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有若对曰:“盍彻乎?”(哀公)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2)虚词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liǎnɡɡè)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双音单音。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是两个(liǎnɡɡè)词,解为“于是”“写”文言虚词(xūcí)用法例释一1.【以】64次5.表示(biǎoshì)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6.表示(biǎoshì)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①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二)连词(相当于“而”)。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guānxì)。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①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修饰关系(guānxì),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①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三)助词(zhùcí)1.作语气助词(zhùcí),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蔺列传》)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六)通假1.通“已”,已经。①五国以破齐秦,必图南楚(nánchǔ)。《战国策》②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2.通“已”,停止,完毕。①无以,则王乎?(《孟子·梁惠王上》)2.【而】(49次)4.表示转折关系(guānxì)。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guānxì)。可译为"如果""假如"。①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立奉璧来。(《廉蔺列传》)6.表示修饰关系(guānxì),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guānxì)。①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五人墓碑记》)(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dìèrrénchēnɡ),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3.【之】45次(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①鄙贱之人,不知将军(jiāngjūn)宽之至此也。(《廉蔺列传》)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②“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hòumian),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一)介词。1.表被动,有时(yǒushí)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②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①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二)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hé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