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及练习含答案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37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全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及练习含答案学习教案.pptx

最全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及练习含答案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中考语文卷中,连续出现了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增加了课外古文(gǔwén)的阅读量。这类题目出题的原则就是“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阶段,系统地梳理课文中出现过的文言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zhǔyào)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三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5个:之、其、何、以、于、为、而、则、乃、若、且、虽、然、乎、焉。本节课先讲解前6个虚词的意义(yìyì)与用法,下一节课讲解余下的9个虚词的意义(yìyì)与用法。(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qíngkuàng):1.“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他们)、“它”(它们)等。如:①愿陛下亲之信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代人,他们)②肉食者谋之(代事,这件事)③操蛇之神闻之(代事,这件事)④太医以王命聚之……谨食之(代物,指蛇)。2.“之”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如: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táohuāyuánjì)》)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3.“之”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之”用作音节(yīnjié)助词,用于凑足音节(yīnjié),无实意,不译。如:①公将鼓之。②久之,目似瞑。(三)“之”用作动词(dòngcí)。译为:“去”、“往”、“到……去”。如:①吾欲之南海(《为学》)②至之市(《郑人买履》)解释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1.辍耕之陇上(动词,去,到)2.二世杀之(代词,代扶苏)3.嘱予作文以记之(代词,这件事)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助词,的)5.怅恨久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6.此之谓失其本心(běnxīn)(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练习:⑴子将安之?⑵恢弘(huīhóng)志士之气。⑶田忌欲引兵之赵。⑷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⑸之虚所卖之。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dìsānrénchēnɡ),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nàge)”、“那些”、“这”、“这种”等。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③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3、“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yíwèn)、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马说》解释句中“其”的意义(yìyì)和用法:1.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代扶苏)2.殚其地之出(代词,他们的)3.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它)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代它的)5.专其利三世也(代词,这种)6.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一)“何”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等。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何”用作定语(dìngyǔ),可译为“什么”“哪”。如: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3.“何”用作宾语,可译为“什么”“哪里”。如:子何恃而往?(《为学》)(二)“何”用作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chéngdù)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三)用作复音虚词。1.“如……何”相当于“把……怎么样”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2.“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shénme)样”。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3.“何以”即“以何”,相当于“拿什么(shénme)”“凭什么(shénme)”等。如:何以战?(《曹刿论战》)(一)“以”用作介词,有三种情况: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本句中前一个(yīɡè)“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yīɡè)“以”表目的,“用来”。)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介绍动作(dòngzuò)、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根据”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