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适合学业水平复习拿来背).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适合学业水平复习拿来背).doc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适合学业水平复习拿来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上塘中学高二地理组地理必修Ⅲ复习提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一、亚洲的位置和特点(b)1、经纬度位置:100S—800N,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2、海陆位置:三面临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与欧洲的边界:与非洲的边界:与北美洲的边界:二、亚洲地形、气候、水文的特点及相互关系(d)1、地形:①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③地势中间高四周低2、气候:①类型复杂多样(原因:地域广阔,南北跨度大,腹地广阔)②季风气候最典型(原因:位于最大的大洋和最大的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最大③大陆性气候显著(原因:地域广阔,腹地面积大,内陆距海较远)3、水文:①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由中间往四周流(原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②内流区域广大(原因:亚洲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认识区域——以欧洲西部为例一、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b)经纬度位置:大部介于40ºN~60ºN之间,处于西风带、北温带,无热带2、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望。3、欧洲西部海岸线破碎、曲折而漫长,多半岛、岛屿、海峡与海湾。二、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c)1、地形特征:①以平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②地势南北高中间低③冰川地形广布2、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①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海岸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原因②大气环流: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暖湿气流;③洋流: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④地形:平原、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西风深入内陆3、地形、气候对农业的影响: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热量不足,不宜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合发展乳畜业②地中海气候:发展灌溉农业,种植蔬菜、花卉和亚热带水果(葡萄、柑橘、无花果、油橄榄等)。主要原因是:夏季炎热干燥,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水果;因农作物生长季节(夏季)降水少,需要灌溉。三、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d)——鲁尔区的兴衰兴起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振兴的措施①煤炭资源丰富②离铁矿区近③水源充足④水陆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结构单一⑤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③治理污染,美化环境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第三节认识国家——以美国为例一、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a)1、领土组成:北美洲中部的“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2、地理位置:本土都在温带,三面濒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3、首都:华盛顿二、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b)1、地形: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分为三大纵裂带:西部山地高原:落基山脉、海岸山脉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东部低矮山地:阿巴拉契亚山脉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深受地形的影响。3、水文:有五大湖(成因:冰川作用)和密西西比河分布,水运便利。三、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征(b)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三个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具体特征看导引78页或课本)四、美国农业生产和布局的特点(b)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①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②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社会经济条件:①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生产②市场广大③交通运输发达④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2、美国农业生产和布局的特点就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美国主要农业带:农业带分布区位因素乳畜带东北部五大湖沿岸①气候冷湿,适于牧草生长;②靠近东北部工业区,人口密集,市场巨大玉米带中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年降水量多、热量充足小麦带中部(冬小麦)北部(春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棉花带南部土壤肥沃,光热充足五、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第四节区域差异一、我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b)自然区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