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3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文明古人类基本情况[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时]6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开国大典相关多媒体、图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重点和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本课的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1----[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相关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人类的出现:(1)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2)关于人类进化史,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教师要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已掌握的知识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和讨论,并与教师的陈述和总结相结合。2、教师简要介绍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背景,参加会议代表的广泛性,便于学生理解会议的重要作用,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打下基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资料片段或录音片段,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3)关于人种的起源问题,教师可结合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等相关言论,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人种起源的原因,驳斥"种族优劣论"的邪说。考古发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大陆,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鼻唇等也极不相同,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但这是外貌特征的差异,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3."氏族社会"是本课的重点。(1)提问:"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引导学生看书作答,使学生对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有初步的了解,也为下面讨论"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等有关问题做准备。(2)讲述氏族社会的产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即从血族群婚到族外群婚制的转变)角度去分析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通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2----(3)利用[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问题一: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问题二: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同点和不同点打出讨论题后,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答案。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相关内容及材料;②在讨论氏族社会产生的作用时,教师可作适当的提示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③讨论上述问题时,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再选派代表进行概括和总结,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二是看问题要全面。4."原始社会的解体"是阅读教材,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注意通过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探究能力。例如:(1)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2)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有哪些不同特征(3)为什么说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三、最后教师可用本课标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