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精品多篇】.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精品多篇】[说明]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篇一姓名:一、填空:1、人民币的单位有()()()。2、1元=()角1角=()分5角7分=()分36角=()元()角20角=()元100分=()元3、1张50元可以换()张20元和()张10元;还可以换()张20元和()张10元。100元可以换()张50元;或者换()张20元;或者换()张10元;1张20元可以换()张5元。4、买一只68元的足球。小红付的钱全是10元,她最少付了()张10元;小军付的钱正好,小军最多付了()张10元。5、在()里填上“>”“<”或“=”。50分5角4分4角1元9角3角31分7元7角6元8角7元42分4元1角女鞋比男鞋贵一些,女鞋多少元?二、选择。78元54元48元50元1、4张5张6张2、一辆玩具汽车58元,强强带的钱刚好可以买一辆玩具汽车,强强带的钱中最多有几张10元?85元8元5角8角5分3、一个西瓜的价格大约是多少钱?2元8角28元2角8分4、一个书包的价格大约是多少钱?4张5张6张5、有很多张1元、5元、10元的纸币,现在要拿出28元,最少要拿多少张纸币?三、算一算,填一填。1、(1)台灯的价钱比书包贵()元。(2)如果全用10元付钱买两样东西,至少要带()张10元的钱。2、40元7元22元1元(1)铅笔盒比铅笔贵多少元?.(2)小明买水彩笔找回3元钱,他付了多少钱?(3)芳芳付了50元钱,找回10元,他买了().(4)小云买了一个文具盒和一盒水彩笔,她最少要带()十元。3、妈妈买一套衣服用去89元,买上衣用去50元,买裤子用去多少元?4、妈妈去买菜,用去16元后还剩下10元,妈妈原来有多少钱?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篇二一、教学目的`1、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并能进行换算。2、会用大面额人民币付钱,体会付钱方式的多样化。3、感受大面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勤俭意识。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同面值大面额人民币,教学软件,学生学习材料。学生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学具。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昨天,我们去人民币王国里做客,在那里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人民币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呢?学生: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元、角、分三个单位)教师:你能说说人民币之间有什么最重要的互换关系吗?学生:1元=10角,1角=10分。(教师板书此关系式)教师:今天,我又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用元作单位的人民币大朋友,他们的名字叫做大面额人民币。他们也想跟孩子们一起玩儿,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教师出示课题:大面额人民币)教师:他们就在我们数学书里上等着你们呢!快去找一找他们吧![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复习,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大面额人民币,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供框架,使新旧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提供知识迁移的基点。](二)、认识大面额人民币1、教师:孩子们见过他们吗?在哪儿见过?学生1:我在超市里见过。学生2:我在老师收学费的时候见过。学生3:我在商场里见过。2、教师:用过他们吗?什么时候用过?学生1:开学交学费时我用过。学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付钱时,妈妈让我去付钱,那时用过。3、教师:孩子们既然见过、用过这些新朋友,那你们一定也认识他们吧?下面就请你跟同桌的孩子相互介绍介绍新朋友吧!教师:有谁愿意把新朋友介绍给全班的孩子听一听。(学生上台用教师准备好的教具展示并板贴)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4、教师:今天我们的新朋友们要去参加人民币王国里举行的一次化装舞会,他们想请你们帮他们检查检查他们化的装好不好,别人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来。(教师出示多媒体游戏内容)游戏1:教师出示遮住一部分颜色和图案但留有数字的人民币。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篇三[关键词]教学情境问题情境数学课堂课堂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标准》还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论文。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一般分为情境故事化、情景活动化、情境生活化和情境问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