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大班教案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幼儿美术大班教案精品多篇.docx

幼儿美术大班教案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美术大班教案精品多篇【寄语】幼儿美术大班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幼儿美术大班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深入了解我国的民间工艺,认识“泥猴张”。2、熟悉猴子的外形特点,初步掌握手捏猴子的步骤及方法,大胆想象、设计猴子的动态及表。隋。3、能小组分工制作“小猴的一家”,有一定的合作意识。活动准备:1、“泥猴张”工作室视频。2、动物园各种动态特征的猴子照片,猴子的剪纸作品多幅,幼儿陶猴作品若干。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活动过程:1、通过视频,参观、了解“泥猴张”工作室,欣赏名作。●视频的欣赏,给幼儿以动态的感受,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民间工艺之美。2、通过看看、说说、学学、演演,熟悉猴子的外形特征。(1)欣赏猴子的照片。教师:说一说,猴子有哪些特点?(2)欣赏猴子的剪纸作品。教师:说一说,剪纸作品中的猴子在干什么?(吹笛、敲鼓、扇扇子、拔萝卜、打伞、爬树、钓鱼等)(3)表演与设计。教师:演一演,你准备制作的猴子在干什么?表演一下它的动作。3、欣赏幼儿的作品,探究制作步骤。(1)欣赏以前幼儿制作的陶猴作品。教师:你知道这些陶猴是怎样做的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2)小组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要点提示:1)让幼儿观察、总结制作的方法,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2)制作步骤:①捏头部和身体。②设计劫态,添加四肢。添加细节(眼睛、嘴巴、耳朵、尾巴、爪子等)。4、集体观看制作过程录像,讨论、解决具体问题。(1)捏塑整体造型:可以将头部和身体一起捏出来。先做一个圆柱体,再将颈部捏细些,区分出头与身体。头部可以做大些,使猴子看起来更可爱。●捏塑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可以使双手变得更加灵活,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2)粘贴四肢:粘贴前要构思好猴子的动态。粘贴四肢时,想办法使猴子坐稳、站稳。(可参考“泥猴张”创作的“喜猴”、“怒猴”、“抽烟猴”、“踢球猴”、“舞蹈猴”等)(3)刻画表情:“泥猴张”注重表现猴子的面部表情,以猴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以猴来表现人的思维活动。5、幼儿制作,教师指导。(1)制作要求:每人做一两只动态各异的猴子,和其他伙伴的作品放在一起,组成“小猴的一家”。教师:小猴的一家在干什么?谁是爸爸?谁是妈妈?编个故事说一说。●由幼儿身边熟悉的人物启发创作“小猴的一家”,使幼儿创作的内容更为生活化。(2)指导要点:启发想象,鼓励创新,提倡合作。6、展示作品,欣赏评价。鼓励幼儿创编“小猴的一家”的故事。活动建议:☆活动延伸将幼儿的陶猴作品布置在陶艺区,利用游戏时间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并鼓励幼儿编编、说说“小猴的一家”的故事。☆环境创设收集有关“泥猴张”的图片、猴子的图片、猴子玩具等布置活动室。幼儿美术大班教案篇二活动准备:美术活动用的材料、小镜子。丰富幼儿表达人物表情的语句和词汇,学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活动目标:欣赏、感受人物的脸部表情与五官变化,学习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色调表现人物脸部表情。能与同伴用眼神、表情进行交流、合作,尝试把更多的表情编入儿歌中或变成歌词进行表演唱。活动过程:一、活动1、做照镜子的游戏,让幼儿在镜子里做出各种表情,进行自我欣赏。2、轮流请幼儿把表情重复给大家看,互相交流、欣赏。引导幼儿边看边讨论人在喜、怒、哀、愁、调皮等不同状况下,脸部五官的变化,学习用语言进行描述。3、教师有表情地朗诵《镜子里的我》,幼儿边听边用表情、动作加以表现。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还有哪些表情可以编到儿歌里去,教师要帮助幼儿记录下来。4、复习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学习自由创编歌词,并带有表情地进行表演。附作品:《镜子里的我》小小镜子真神奇,/天天跟我做游戏。/眼睛眉毛皱起来,/原来我在发脾气。小小镜子真神奇,/天天跟我做游戏。/嘴巴两边向上翘,/原来我在咪咪笑。二、活动1、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各种表情的表现特点。2、幼儿自己选择表现方式(绘画、拼贴、泥塑等),绘制出自己最喜欢的表情。作品展示和交流:把全班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猜一猜、学一学每一件作品所表现的表情,看一看与作画幼儿的想法是否一致。幼儿美术大班教案篇三一、选择的内容1、生活性原则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主要依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当我们的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了仔细观察后就能借助这一生活经验进行绘画。当绘画的内容是孩子很熟悉的、已知事物时,孩子的思维就被激活,喜欢施展自己的已有经验。幼儿的绘画就能从一个仅为学习某种绘画技能的无意义空间,成为幼儿表现世界的有意义的尝试。同时,随着生活经验的拓展,技巧难点也迎刃而解。如本次《会变的鸟儿》这一绘画内容其实是幼儿利用自己的小手想象画树,幼儿已有经验对树的外形特征已经非常熟知,同时利用自己的小手也较趣味性,所以幼儿的兴趣一直处于高涨。2、欣赏性原则我们的孩子比较直观,喜欢美的事物,我们教师正好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