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8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ppt

201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一讲地球和地图.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区域地理部分☆第一讲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概念半球划分二、地图的基本要素2.方向三、等高线地形图读下图,识别不同的地形:经纬度的确定与经纬网(经纬度)的解读与应用(2)纬度的判断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如图二中角δ)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如图二中角∅)。③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如图三)2.常见经纬网图的解读演变简图判读要领3.经纬网图的应用定方向(1)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2)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先看两点所在经线,确定是哪点在东,哪点在西;再看两点所在纬线,确定哪点在南,哪点在北,然后把两点结合在一起,即可确定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3)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的最简捷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如上图)。根据图中南极点(S),我们先画出A、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B点在A点的东方,C点在D点的东南方向。等高线图的特征与相对高度特点:①同线等高:处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处海拔高度相等;②同图等距:在同一幅地图上,任意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差值都是相等的;③在同一幅图上的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除陡崖外);④都是闭合曲线(除非图幅被截断),等高线不会在图中出现中断;⑤等高线由低值向高值凸出处为山谷;等高线由高值向低值凸出处为山脊;⑥等高线越密,说明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说明坡度越小;⑦在两高值区或两低值区之间,必定存在有两条数值相等的相邻等高线;⑧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这种短线叫做示坡线,也叫降坡线,它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2.海拔与相对高度如下图一个陡崖,陡崖顶部的海拔是大于或等于400米,小于500米,陡崖底部的海拔小于或等于100米,大于0米。即可能4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顶,而1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底,则陡崖的最小高度为300米;也可能陡崖的最高点高度无限趋近500米,而崖底高度无限趋近0米,则这个陡崖的最大高度为近500米,所以这一陡崖的高度为:300米≤H<500米。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判读规律实际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4)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判读规律经纬网的应用(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2)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解析】由题意,“水半球”和“陆半球”的极点相对应。“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则“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再根据半球的划分方法,不难选出D选项。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夜半球的中心点为23°26’N、0°,则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0°,此时非洲大部分位于夜半球;北京市8时左右,正值上班高峰;南极昆仑站位于南极点附近,正值极昼期;江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答案】(1)D(2)C经纬网图上的“定向”方法1.【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冰穹—A处与中山站几乎在同一经线上,两点间的纬度相差约为11.5°,而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约为111千米,所以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1300千米。(2)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两站的相对方向,注意东西方向的判断要选择劣弧段。【答案】(1)B(2)C等高线地形的判读与应用(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A.瀑布飞流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D.奇峰峡谷(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A.甲—育用材林B.乙—培育橡胶C.丙—种植棉花D.丁—发展茶园(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解析】据图示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区域为低山丘陵区,①、②两河汇入南部湖泊区(200米等高线围绕部分为湖泊),且湖泊面积大约占本区域的1/4。综上,本区最突出的旅游资源应是湖光山色。据题干知图示区域为红壤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