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商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策略在后疫情时期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也不断显露。尤其不良贷款的日渐增加,给银行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阻碍,银行经营风险变得更大。若不注重银行信贷业务监管体系的优化完善,则会给银行的经营业绩形成直接影响,进而阻碍银行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尚未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农业依旧是我国重要的产业支撑,占据着很大的经济产值比重。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基于自身的经营与发展观念,不能提供给农村经济发展有力的支持。但农商银行在成立之初,其根本目的就是推动农村发展,伴随国家不断加强对“三农”的重视,农商银行所肩负的使命也愈加沉重。并且,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农商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便是通过吸收公众存款,进行贷款投放来获得存贷利差。因此,能否管控好信贷业务,直接关乎农商银行的实际盈利水平,唯有加强信贷风险的管控,才可实现经营收入的最大程度提升。一、农商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一)识别风险时的信息不完全信贷风险管理的一项重点和基础工作内容,即为贷前的调查,做好这一项工作,是防范与化解信贷风险的关键。农商银行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自身的信贷风险,在发放贷款前都会展开贷款前调查。贷前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去到借款人的实地经营场所,深入调查借款人的借款合法性、盈利性、真实性、安全性及信用评价;分别评估与核查抵质押物与保证人,对借款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然而,部分农商银行在办理贷款的时候,贷前调查存在对借款人信息采集不科学、不充分、风险监管不到位等种种问题。许多农商银行不够重视借款人还款来源,更多是关注借款人是否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二)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现如今,国内外并无统一的信贷风险控制制度,农商银行所设置的风控制度,难以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及控制。农商银行现行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等,已然难以良好满足当前的信贷风险控制需求。所谓审贷分离制度,指的是结合类型不同的贷款,设置两个或以上的岗位,分别负责放贷与贷款审批,以起到互相制约、牵制的作用,达到信贷风险的防控。但受到人员与机构的限制,农商银行往往仅设置了信贷审查岗与信贷业务岗,信贷审查责任由审查岗承担,审查程序缺乏规范、内容较为简单,无法使风险得以有效降低。农商银行采用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结合贷款内在风险程度来进行划分,分为了损失、可疑、次级、关注及正常等类别,其中损失、可疑、次级为不良贷款。农商银行对还款情况展开分析时,由于未明确划分界限,缺乏明确规定,致使了常常采用的措施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错失风险控制的最佳时间,增加了信贷风险。不良资产管理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所制定而成,是面对贷款对象违约采用的补救措施,以使银行信贷风险得以最大程度降低。(三)优质客户资源紧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扩大客户群体。农商银行前身为农村信用社,众多客户分布在农村或城郊,中老年群体为主要的服务对象。这一人群较为传统,不能较快接受新事物和新产品,甚至是抵触,不能接受。同时,农商银行的信贷客户也主要集中在市郊和乡镇。现如今通过手机银行就能够自动办理许多业务,但许多客户认为网上的东西摸不着、看不到,在办理业务的时候更愿意多花时间跑去银行网点,也不愿意接纳新事物。另一方面,农商银行的信贷业务较为传统,因此,很多客户对于农商银行的认识,也基于较为传统的模式、当前,农商银行出台的一些新信贷业务,无法及时传递到客户那里,这也体现出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由于宣传不利,以及客户本能更信赖国有大行,致使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出现持续萎缩,信贷业务较为单一,坐等业务的情况时常可见,无法良好普及新产品,给农商银行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较大阻碍。二、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策略建议(一)健全风险识别管理机制,有效防控及化解风险一是,农商银行需立足信贷风险的监管要求,合理配备专业人员,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同时,要明确管理规范及相应工作职责。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与目标,在人力、物力层面加大投入,以加强农商银行信贷风险识别工作的有效性,进而建立起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二是,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大数据、互联网等),结合贷款大客户、大项目建立信息台账,深度挖掘一些客户信息,并有效动态管理这些信息,同时,要能够及时了解一些涉及信贷业务的资讯。三是,立足贷前、贷中及贷后环节,对客户信息做充分利用,合理构建相关风险追踪机制,通过对各环节风险要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