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趋势探讨近年来,随着居民财富尤其是高净值群体的增加,财富管理作为一个新概念越来越受到金融投资界的重视,不仅以渠道业务为传统优势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第三方理财等机构纷纷宣称致力于开展财富管理业务,而且以主动投资管理为传统优势的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也纷纷制订了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的目标。那么,什么是财富管理,财富管理在我国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又是如何?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什么是财富管理对于财富管理的概念,目前业内尚无共识。借鉴国际经验,财富管理一般是指财富管理机构根据高净值客户(个人和企业)不同人生(发展)阶段的财务需求和收益风险偏好,为客户进行相应的财务规划,通过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保险保障、税务筹划、退休计划及遗产安排等手段,对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帮助客户达到满足财务需求、降低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的目的。依此定义可见,财富管理和目前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或个人金融业务)、信托、券商、第三方理财等机构从事的渠道业务是不同的,财富管理更强调的是管理机构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而这些机构是大多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它们目前所做的主要是金融产品代销,更像一个VIP金融超市。不仅如此,财富管理与目前金融投资界的资产管理或投资管理是也有区别的:首先,范畴不同,三者之间是依次包含关系,财富管理包含了资产管理的范畴,后者又包含了投资管理的范畴;另一方面,财富管理机构与客户的主被动角色不同,财富管理业务中管理机构是主动角色,根据客户情况主动为客户提供财务解决方案,而在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中是被动角色,均是在客户制定了财务解决方案后被动接受客户的投资委托。举个例子,客户甲面对财富管理机构乙丙等,财富管理是乙或丙为甲量身定做财务解决方案,例如根据市况提供包含股票、债券、外汇、房地产、保险产品等投资工具在内的大类资产配置计划,并组织实施;投资管理是甲在决定了财务解决方案后在实施过程中,乙接受甲的委托投资股票产品,丙接受甲的委托投资债券产品,等等。其次,服务形式不同。财富管理依托的是服务,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依托的产品。最后,服务宗旨不同。财富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是以产品为中心。二、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严格来讲,我国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财富管理行业,但若把金融产品渠道销售、资产管理、投资管理等业务涵盖进来,则财富管理主体众多,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以渠道业务为传统优势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第三方理财等机构,另一类是以资产管理或投资管理为传统优势的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机构。依各财富管理主体不同,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大致如下:1.商业银行---年代恒久远笼统意义的财富管理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财政部通过银行等渠道向个人发售国债。当然,如果把银行储蓄也算在内,历史则更久远。2、90年代夭折的萌芽90年代股市创立之后,有一些萌芽状态的财富管理主体出现,如淄博基金等老基金(有别于现在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各类投资管理公司以及券商委托理财等,但行业发展混乱,如非法融资、挪用客户保证金、恶庄横行等乱象横生,最终被清理整顿夭折收场。3、公募基金—期待涅槃者1998年规范后的首只证券投资基金发行成立标志着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真正萌芽,到目前为止一直在股票投资管理领域发挥着主力军角色,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1998年-2006年:依靠制度优势、人才优势与政策保护(牌照垄断)迅速占领了A股投资管理市场,获得第一次的快速发展;2)2006年至2007年:依托A股大牛市,以股票二级市场投资的相对收益模式为主,管理规模爆发式增长,规模一度高达3.27万亿,获得了第二次的高速发展;3)2008年至今:由于信托制代理机制弊端显现、人才激励机制缺位、股市低迷导致相对收益模式已渐落伍、牌照垄断消失竞争者涌入、产品同质化、渠道单一化、投资行为短期化等原因,公募基金发展已遭遇瓶颈,人才持续流失,管理规模相对于银行理财和信托等其它竞争者不进反退,目前已减少2.5万亿元,行业地位已由独步天下演变至六分之一,公募基金业务江河日下趋势已定,诸如专户业务和基金子公司等非公募业务刚刚艰难起步,今后唯有在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产品创新化、客户定位差异化、财富管理业务多元化等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成功“凤凰涅磐”。4.私人银行——谋动者,信托公司——整固者2009年以来,在4万亿刺激政策及其后续紧缩效应的助力下,银行理财和信托获得猛发展。由于股市持续低迷,公募基金缺乏赚钱效应,负利率环境、银根收紧、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融资的大规模扩张催生了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其中银行理财规模短短3年就由2005年的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