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9基于“立体城市”实践的规划控制研究——以成都万.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9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0489基于“立体城市”实践的规划控制研究——以成都万.pdf

0489基于“立体城市”实践的规划控制研究——以成都万.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0489.基于“立体城市”实践的规划控制研究——以成都万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杨潇殷洁摘要:“立体城市”是为应对城市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化问题而提出的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本文通过成都万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区的规划实践,详细解读立体城市的规划特征,进而构建适应性的规划控制体系,采取针对性的规划控制方法,探索在规划管理和建设实施中落实立体城市构想的具体途径。关键词:立体城市;集约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与方法1.前言自100多年前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拉开现代城市规划大幕之时起,关于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索就从未停止过脚步。纵观各种理论思潮,大致可划分为以田园城市、卫星城、有机疏散等理论为代表的“城市分散主义”和以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理论为代表的“城市集中主义”两大流派。按照霍华德的理论模型,田园城市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单元,每个田园城市规模适中,土地空间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城市位于农业用地的中心,外围则是广袤的乡村地区,为城市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充足的资源供给。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形成城市组群,通过轨道和快速道路将城市组群连接起来,进而构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集聚区。图1田园城市与立体城市城乡结构对照图“立体城市”构想的提出,是对田园城市传统模式的创造性发展。它在土地使用上体现了城乡和谐相融(图1),又在城市核心区倡导竖向生长、集约发展(图2),实质上是融合了城市分散主义和城市集中主义两种思想的精髓,以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各种“城市病”,并在绿色环保、智能高效的技术领域进行探索与实践。如何通过一种合理有效的规划控制体系保证这种创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在规划管理和建设实施中予以落实,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重点。图2明日城市与立体城市集约发展模式对照图2.“立体城市”的特征立体城市·成都2011项目拟选址于成都天府新区万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区范围内,距成都市中心30公里。项目占地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核心区面积1.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700万平方米,外围乡村生态区4.5平方公里(图3)。作为实践集约发展和城乡统筹的试点区和样板区,立体城市在诸多方面均具有不同于传统城市的特征。图3立体城市总体鸟瞰图图2.1立体发展、城乡融合立体城市由传统城市横向扩张、无序蔓延的常规方式转向立体生长,将各种城市功能竖向叠加。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建设集居住、商业、办公、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层、超高层城市综合体,通过高效的空间组合在城市核心区容纳10万人的生活和就业,实现集约用地。节约的土地结合自然地貌,保留原有田园风光和生态林盘等资源,在核心区外围形成绿色保护圈,从而形成“城在田中,园在城中,城田相融”的生态田园城市格局。2.2产城一体、功能复合以特色产业为支撑,遵循“立体现代田园产业城”的发展模式,打造集居住、商业、办公、娱乐为一体的立体城市。根据规划区域划分,在核心区分别植入医疗健康、现代农业、IT创新、文化、教育、现代综合服务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广泛采用建筑综合体的方式促进功能复合,实现50%城市人口本地就业。在外围生态区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周边区域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农耕生活体验,创造农业资源与生态游憩服务功能的最大化。2.3绿色交通、慢行天堂立体城市核心区的平面半径为700米,两端最远距离控制在15分钟步行距离以内。区内鼓励绿色出行,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等公交系统,满足居民对外出行需求;建设慢行交通系统,鼓励步行和绿色代步工具,提倡区内交通以慢行交通为主导。结合地形及裙房平台,构筑不同层次的立体步行交通系统。街道设计立足于步行、骑车、交流或流动商业,保证慢行的舒适安全。采取各项管理措施,降低高峰期的交通流量,改善步行环境。2.4低碳环保、持续发展与传统城市相比,立体城市从供水、排水、中水回用和雨水管理等方面实现节约用水。采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CHP系统),提高能源效率。建设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物料回收设备、垃圾厌氧消化、堆肥设施及热处理设施,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同时,在核心区以北规划生态公园,兼具水处理、能源发电及生态教育功能。2.5智能城市、提升创新依托于天府新区高新科技产业的支持,在立体城市内部嵌入智能城市管理系统,为城市的交通、电力、建筑、安全等基础设施提供全面智能化服务,同时实现医疗、家庭、教育等社会智能化和企业、银行、商店的生产智能化,并通过智能控制中心,为立体城市居民衣、食、住、行、工作等提供智能化需求。通过对立体城市的特征解读,可以看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