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师德学习之我见师德建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提到师德,总使人联想到两方面的事物:一类是蜡烛、春蚕、园丁等含有隐喻意义的事物,另一类就是“不许怎样”、“不准如何”等另人反感的禁令。前者,是从正面宣传师德,表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奉献与给予的充分肯定,但忽视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创造性劳动的快乐;后者是从反面提醒,起个警示作用。前者把师德过分理想化了,后者把师德降到了纪律层面,过于简单化了。“不许怎样”、“不准如何”,说到底,是教师职业纪律,用纪律来规范的教师从业行为,自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师德决非一种表面化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那就是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教育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当今,素质教育正向纵深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理念、变革的学习方式走进每一所学校、走进每一位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该以怎样的角色面对新课程?该以怎样的师德面对新课改?搞教育第一忌讳鼠目寸光的短期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有些教师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自尊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未来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从而导致教育盲点的产生。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小学算智力迟钝者;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是顽劣出名的“孩子王”,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连少先队都入不上,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正相关。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的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别;没有差别,只有差异。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搞教育的第二个忌讳是大轰大嗡。形式主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做老师的如果总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真诚地赏识他们,而不去斥责他们,我想这样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我们教师群体中,绝大多数人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的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小学生是很直觉的,他们往往很难体会责任,却很容易体会到老师的情感,在情感的趋动下,他们会更自觉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我们提倡有效教学,爱事业不等于加班补课,爱学生不等于苦口婆心。尽管我们依然提倡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但这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仅指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作为教师应该经常给自己充电,因为以往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理论已不再适应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这种以师德为外显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我们适应新课改所不可或缺的,为了我们的学生,我们的事业,让我们加强师德建设,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