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让学生在习作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南平第二实验小学甘珠妹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这些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的修改中。而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相传他初到京师时,一次,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来,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正琢磨不定时,撞上迎面而来的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明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倒帮他斟酌起字句来,说:“敲字好!”这就是“推敲”的由来。据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就曾先后修改过多遍。由此可见,修改不仅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呢?一、朗读修改法完成习作后,出声地朗读几遍,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说来奇怪,文章一朗读,什么地方丢字落字,什么地方不流畅,什么地方有毛病,都听出来了.凡是读起来绕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就仔细查找问题,进行修改.例如,有一个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进校园,我首先第一个看到的就是那富饶的假山”。当他朗读此句时,总觉得别扭,后经仔细思考,认为“首先”与“第一个”保留其一,避免重复.又觉得用“富饶”来形容假山有些不妥,改为用”造型新颖”更为合适.修改好的句子再来读一读,觉得流畅多了.看来“耳朵”这个老师还真挺称职,把毛病都挑了出来。另外朗读自改法对于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误的句子现象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二、读改结合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谴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明理、修改、交流、总结。例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这段文字选自《少年闰土》,文章之所以生动形象,得力于作者在动态中描写人物外貌。教学中我抓住这个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的训练,让学生把这段文字跟自己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进行比较,有何不同。从中学生明白描写人物外貌不能孤立静态,应该放在环境中动态地去描写人物外貌。明白了写作方法,学生改起来就有的方矢了,经过学生修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烈日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田埂上奔跑。他那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黝黑的身上,穿着一件旧的红背心,下身穿一件短裤衩,不时抹去头上的汗珠。”学生作文时拟题往往缺乏新鲜感,例如写事的习作,就直接以事件为题,如《钓龙虾》、《学游泳》。而教材中的题目却精彩纷呈。第十一册课文《布衣元帅》中有三个故事,三个故事的命题各有特点:《一块地毯》以事物作题;《看门老人》以人物性质为题;《“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以人物语言为题。我抓住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题目的训练。要求学生给写好的习作从多个角度拟题,比较哪个最合适。学生有例可循,改起题目来得心应手,效果颇佳。只要坚持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一定能得到长足进步。三、老师讲评法1、指导学生掌握要领(1)明确要求。对于学生自改作文,教师应从整体着眼,具体提出六看:一看中心是否明确,叙事是否完整;二看段落是否分明、条理是否清楚;三看前后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四看用词是否准确、搭配是否得当;五看写字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六看文笔是否加点,标点是否恰当。(2)掌握要领。针对文章中心突出,层次紊乱、语句不通顺、遣词造句等项写作中的通病可教给学生“增、删、调、换”四字修改法。增,是指增减内容说的。凡中心不够突出,内容比较空洞,应增减一些必要内容。对于不具体、不生动的语句也需要润色。删,是指去掉内容说的,凡与中心无关或无关紧要的材料,应该删去,有些句子拉杂、重复累赘的,也应该毫无保留的删掉。调,是指调整文章的段落或层次、语句或字词的先后顺序,使文章更符合情理和人们的语言习惯。换,是指发现字、词、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的可进行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