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习作修改shiyanxiaoxueyanghuiquan每次读到孩子们流淌自内心的文字,只要文通字顺,我会很尊重孩子的原创,一般不作改动,并打上一个高高的分,以示激励。低年级时,我会打到两千分、五千分,用这种夸张的方式,告诉孩子所谓习作就是将内心的声音喊出来,写在纸上,习作不可怕,是咱们心窗的小喇叭。中高年段,过九十分就是好作文。九十分的标准是什么呢?依旧是文通字顺、真情实感。98分以上(含98分)的习作就是生活动画的栩栩再现,加点书卷气,情真意切依旧是核心!真情实感是习作练笔的灵魂,“真”来自生活,广阔的生活是好习作的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化的习作,习作生活化,笔下的路才会越走越宽,笔尖的灵动才会日渐丰盈。打开思路,精彩地运用文字倾诉心灵感悟,描写眼之所及,心之所感,这是关键,来不得半点马虎!还记得,二年级伊始,我就告诉孩子们:“读别人的文章,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思想,学写自己的华章。”于是课堂上的仿写词、仿写句、仿写段频频随文出现,今后还要仿写篇,从诗歌到长篇记叙文,我们都要尝试。仿的同时,是把我们生活中的小浪花写进去,真情实感、情真意切依旧是仿写时的灵魂。发自内心的声音,哪怕是白话如水,仍是最美!华丽的无病呻吟,再美若虹,也需摒弃!读了许多学生原作和家长的改作,常常发现原作虽然短而无华,但是童音如歌;改作似乎长而华美了,但成人化的琢玉越俎代庖了,实为虚华,“真”失了。课堂四十分钟写出原文读之好像感觉意犹未尽、戛然而止,但令人悄然竖指。课后精心润色的改作,读起来有词有句,似乎诗情画意,然色满画布,失之空灵。那么对于旧的佳作,想要修改如何做呢?对此,我试着谈几点,敬请诸位指点!1、反复读之,是否文达我意了。深挖内心的本真,是关键!看看自己写出反复读之,是否文达我意了。通感了吗?没有,就请继续还原真实。唐朝诗人贾岛有一次出外郊游,写了一首诗,中间有一句:僧推月下门,他拿不定主意是否应该把推字换成敲字,正好时任当地官员的韩愈出行,贾岛想得入神,不知回避,冲了韩愈的官轿,当韩愈知道事情原故后,不仅没有怪罪贾岛,反而和他一起探讨,既是月夜,必定门户已关,用敲字更合情理。再来看一个“绿”字的推敲:一年初春时节,诗人王安石从扬州到了瓜州渡口,归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钟山的寓所——他因变法失败而被罢相之后,一直住在这里。他打算先坐船横渡长江,到对岸的京口(今江苏省镇江)上岸,然后连夜赶路回钟山。渐进黄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马上可以上岸赶路了,诗人不禁往西边眺望着,只见峰峦重叠,绵延不断,伸展到远方,最后被云雾所遮裹,看不到夕阳外的钟山。但它并不遥远,要知道,从京口到金陵,中间不过隔了几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个跳上岸,忽然一阵春风吹来,夹带着一阵使人心醉的花香。啊!诗人的脚步正好赶上了春天的脚步,双脚踏上了江南绿色的地毯。回望江北岸,只有那苍苍的暮霭和滚滚的烟波……这时,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它将伴随着诗人连夜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王安石一时兴起,随口吟出一首绝句: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春风又入江南岸”,咦,这象什么话?不好!他自言自语着,然后又改为“满”字——“春风又满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话了,诗人又抛弃了“满”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何不用一个“绿”字呢?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王安石到此才确定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选自《名家谈文章修改》由以上的修改,可以得知用词来真实精准的表达,反复锤炼语言是我们习作修改的方向之一。2、反复读之,提炼升华自己的思想。习作是表情达意的通道,一篇文字是反复读之,提炼升华自己的思想。要表达一种思想(即通常说的中心),或是明晰一个认识的,传递给读者有用的信息,给人以借鉴或者说意识的共享。因此,个性化的认知观,对于习作至关重要!但丁的《神曲》一改就是五十年,托尔斯泰的《复活》也改了10年,一经面世,流芳千古!名作家的反复修改应该给予我们启示,不妨读一读下面的故事(均选自《名家谈文章修改》):“怕后生笑我”怕后生笑我”夜深了,欧阳修伏案灯下,专心致志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打趣说:“你又不是小学生,还这么认真地改文章,难道怕先生责怪吗?”欧阳修说:“我写文章是要留给后人看的,这样认真修改,是担心文章里还有什么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