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摘要:摘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从国情出发,保持清醒的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大节能环保宣传力度,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关键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前言地球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唯一星球。随着世界各国的竞相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人口爆炸、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不堪重负。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1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及其原因1.1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现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而且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仍然在不断大量增长,从而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我国的某些重要资源不仅在数量上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质量水平也较低。以我国最丰富的煤炭资源来说,低级的D级储量占70一80%。铁矿资源是贫矿多,富矿少,总量多,可供开采、能在经济上出效益的矿产资源少。[1]从1949年到现在,中国正面临着历”史上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挑战:“土地资源大规模严重退化;水生态环境恶化;草原退化情况相当严重;森林赤字还在扩大;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城市空气污染依然突出;自然灾害受灾率、成灾率和经济损失继续上升。[2]”1.2造成现状的原因1.2.1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保持了GDP每年的高速增长比例,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给国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但是随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恶化,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我国的能源平均利用率、原材料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农田灌溉水利用率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加之每年工业生产的废品,各种事故,物流管理浪费等等,不仅对自然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资源材料被当成“废物”排放到大自然中,加剧了环境污染。同时滥砍滥伐森林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依然未得到坚决制止,丝诘难杆僭?长也对自然资源产生了巨大压力,随着人类长期的开垦和放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如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范围越来越大,水资源严重短缺,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1.2.2环保产业发展面临困境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现阶段,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仍处于相对盲目的发展状态,政府的总体规划和宏观管理出现空缺。环保产业结构不合理,环保设备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和引导,产业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分散,责权不明,出现管理真空,使得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在继续。科技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的环保产业发展相对较晚,环保产业中的专业人才和科技人才还很少。环保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价格不实惠、防治时效短,难以打开市场,无法与国外同行展开竞争,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市场引导不力。环保产业的市场发展受到束缚,根源在于环保产业还没有真正进人市场化运作的轨道。环保投资仍旧依靠政府出资,大量民间和国外资金难以进入环保市场,造成环保产业发展资金严重匮乏,环保产业发展仍处在市场运作初级阶段的水平上。1.2.3思想观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提升,尤其在对待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经济发展面前总是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导致了资源的无偿占有、掠夺性开发,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现象。国民日常消费中过度消费、不健康消费、有害消费等现象大量存在,这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系统的不必要损害。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措施2.1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到2007年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党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快二十年,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依然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回过头来,是该反思我们对经济发展观念的认识。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自然会妨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当前的干部考核体制还存在问题,谁的GDP增长快,其提拔的希望越大、提拔的速度越快,所以地方官员都去追求眼前GDP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因人们对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弊端认识不足,人们更多的是看到了这种增长方式的长处,而对其造成的影响往往因个人利益而忽视。这其中自然和人们的思想惯性有很大的联系,人们更愿意随社会发展的大流,而对于一些眼前不能突现政绩的经济发展项目自然不愿去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