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最新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八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60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最新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八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最新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八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24-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二上学期第八周半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景象出现的缘由是A.权臣豪强对中心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爱崇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答案】C【解析】据材料“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地方豪强割据一方,敢于对抗中心,故A项错误;君权神授思想是西汉董仲舒提出,不是东汉末年,故B项错误;随着董仲舒新儒学地位的确立,经过数百年进展,三纲五常特别是其忠君思想在东汉被进一步强化,故东汉末年虽天下大乱,割据势力及权臣大都不敢公然称帝,故C项正确;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入世,关注与解决社会实际成绩,与权臣豪强不敢称帝的景象无关,故D项错误。2.美国学者肯•沃尔夫在《大历史视野》中比较东东方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时指出:(他们)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类似的地方,不免叫人惊讶。(比如)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信任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信任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他们)两人都信任只需那些曾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A.老子和苏格拉底B.孔子和柏拉图C.孟子和亚里士多德D.韩非和柏拉图【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和柏拉图都认同社会等级制度的合理性,注重知识分子治国,注重道德的力量。孔子认为只需用道德的力量,才能使社会重新回到和谐的关系中,提出了著名的“仁”学来挽救世道人心。柏拉图写下了《抱负国》一书,并提出了著名的“正义论”。故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孔子和柏拉图,故B选项正确;老子主张有为而治,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故两者主张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选项错误;孟子也没有强调道德的作用和认同社会等级制度,故C选项错误;韩非属于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无关,故D选项错误。故选B。3.习近平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来向巴西媒体表明本人对于干部遴选的想法。以下主张与习近平的想法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治大国如烹小鲜”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D.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答案】A【解析】“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出自韩非子的观点,属于法家的思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的思想,故A项正确;“治大国如烹小鲜”是老子的观点,故B项错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儒家的思想,故C项错误;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是墨家的观点,故D项错误。4.“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此观点应属于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体现的是道家的有为而治思想,故A项正确;儒家主张仁政、民本、有为,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墨家主张尚贤、节用,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法家主张法治,故D项错误。5.和谐思想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精髓,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抱负。以下表述与“和谐”思想无关的是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D.“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体现的是国家之间的和谐,故AC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法家思想,体现不出和谐思想,故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点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6.《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由此可知A.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会进步B.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C.法家思想阻遏变法以保护本身利益D.法家思想重不变而不重变革【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可以排除A选项,并看出《韩非子》中含有必然的民本思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错误,法家主张的就是变法图强;D选项错误,法家不是不重变革,而是要精简变革。7.古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