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校园文学与乡土文学、乡土文化的结合研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题名称 校园文学与乡土文学、乡土文化的结合研究.doc

课题名称校园文学与乡土文学、乡土文化的结合研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名称校园文学与乡土文学、乡土文化的结合研究课题负责人邱礼佳所在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二、研究基础包括负责人和成员近三年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成果名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近六年承担的研究课题(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准单位、完成情况)研究成果:课题组副组长梁泽洪主编了《百分百中职教育新理念》(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课题负责人邱礼佳近三年来在各类报刊发表论文、文学作品30多篇,同时参与校刊校报以及校本教材、《乐从文艺》等刊物的编写,主编了《追寻的足迹》(作家出版社,2005),《校园文学给职业中学学生铺就直面人生走向成功的道路》获“十五”国家级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并于2009年选入《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一书,《构建校园文学大课堂培养职校生的自信心与成功欲望》2008年获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大赛二等奖、佛山市职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发表于《佛山教研》,《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尝试》2008年4月发表于省级刊物《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所辅导的荆棘鸟文学社在第三届顺德区文学社展评中,夺得示范文学社等六项大奖,《校社结合,繁荣校园文化、社区文化》2010年12月在四川参加国家级会议“全国优秀校报刊交流评比”上宣读并获奖,2010年,辅导荆棘鸟文学社参加“广东省中职学校学生社团优秀成果展示”获一等奖,并以“校园文学大课堂”的创新特色,赢来社会赞赏、关注的目光。近六年承担的研究课题:陈登职校2003年至2005年承担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国家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分课题“校园文学与职中生成长研究”,2005年7月在北京圆满结题,评为优秀实验学校,并获该课题研究成果特等奖。邱礼佳于2004年6月、12月,2005年7月分别赴北京、山东、湖北等地参加了“全国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经验交流及年度评估、结题会议,并四次在国家级会议作了报告,受到了广泛好评。多次获乐从镇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奖。邱礼佳参加“十一五”省级课题“以培养‘合格职业人’为导向的德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2009年顺利结题并获得全国教育管理科研优秀成果奖。邱礼佳负责学校优秀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研究等工作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进一步推进了语文教学,在科研兴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12月,镇《乐从文艺》编辑部落户陈登职校,将荆棘鸟文学社推向了社会的平台,实现了“校园文学大课堂”的教学、教改新理念,推进了我校课程改革,并为我校设置精品课程,培养品牌学生,提供了机遇。同时开设了《乡土文脉》选修课,突出了职教亮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擦亮了顺德职教品牌。三、课题设计论证包括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包括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设计)、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包括单位或个人的科研条件、研究经费等)现状述评: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推行的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国家课程,而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设计和开发符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及其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校内外各种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十分突出。教师、学生和家长把课程资源主要定位于教科书及其配套的同步练习、强化训练等辅导资料,造成课程资源的来源单一,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扩展。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依靠少数专家,并没有将广大一线教师调动起来。所以,学校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校实际脱节,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思维活动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及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从此,以课程决策权的下放为本质特征的校本课程研究在全国得以迅速发展。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校园文学与乡土文学、乡土文化的结合和研究”是一个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课题,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总结、整合、优化、提升乐从镇校园文学已经取得和不断涌现的成功经验,探讨其规律,通过校园文学与乡土文学、乡土文化的结合和研究,传承乐从本土文化,创设生命化课堂,开辟语文教育的新途径与方法。这个课题的研究,将校园文学延伸到社区和所在的地区,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开始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学习的“课堂”。同时,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乐从,他们需要来自乐从本土生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来自贴近他们生活实践的学习方式,好为将来发展本地经济打下基础。而我们要进行的这个研究,正是要突出乐从的乡土特色和地方社会心理文化的理性分析与冷静透视,将本地历史文化的发掘与提升本土文化的创造力相结合